央行双管齐下今起降准降息 贷款买房压力变小

28.06.2015  10:11

  图/东方IC

相关负责人称,此举意在稳增长、调结构并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27日,人民银行宣布自2015年6月28日起有针对性地对金融机构实施定向降准。同时,自2015年6月28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4.8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其他各档次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央行周六加班同时发布定向降准和全面降息的政策,也被业内人士认为力度为史上最强。这也是央行今年上半年以来,第三次进行降息。

羊城晚报记者 戴曼曼

缘何降息降准双管齐下?

央行回应:为了促进调结构与稳增长

全面降息加上定向降准,为何央行此次在政策实施上力度如此之大?昨日,央行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定向降准的同时,加以全面降息是为了更好地平衡好总量稳定与结构优化的关系,促进稳增长、调结构并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央行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正处在新旧产业和发展动能转换的接续关键期,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和防风险的任务还十分艰巨,需要继续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通过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并着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同时,我国物价水平仍在低位运行,实际利率高于历史平均水平,也为运用存款准备金和利率工具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昨日的公告中,央行还明确圈定了定向降准的范围,其中“三农”贷款占比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对“三农”或小微企业贷款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降低财务公司存款准备金率3个百分点,进一步鼓励其发挥好提高企业资金运用效率的作用。

招商银行总行市场金融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昨日向羊城晚报记者表示,根据央行的界定,符合支持“三农”和“小微贷款”的银行、农信社等机构不在少数,“即使暂时不符合条件的也可以通过努力符合条件,因此意义更接近于普降而非定向”。

央行方面则解释,之所以没有实行普遍降准而采取定向,是由于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上仍然较为充裕。

政策“下猛药”超出预期?

央行表态:稳健的货币政策不变

无论是央行降息还是降准,此前市场早有预期,并且上周曾一度被业内认为的“最佳窗口期”。然而,虽然政策比预期晚到,但当降息叠加定向降准,并且央行选择在周六“加班加点”进行发布,仍然被业内人士认为力度超出预期。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央行此次定向降息力度之大,“首先就是为了保证中国资本市场的稳定”。郭田勇认为,中国资本市场近期迎来了一个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期,“发展资本市场来提高直接融资比例,不仅利于调结构稳增长,同时也有利于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同时,与近两次降息都伴随着存款利率上浮空间的扩大不同的是,此次降息并未提及上浮存款利率浮动空间。刘东亮认为,央行此举意在降低银行负债成本,从而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在回应下一步的货币政策调控方向方面有哪些考虑时,央行的相关负责人继续用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的表述,证明货币政策并未发生变化。同时,央行方面表示,将更加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握好宏观政策的力度和节奏,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和改善宏观审慎管理,优化政策组合,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不过,多位业内人士都认为此次的降息和降准都不会是年内的最后一次。刘东亮表示,三季度将会继续推行宽松政策。郭田勇昨日则再次强调,从经济发达国家过往的经济周期来看,中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或进入低利率水平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