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双降”是常规措施不是QE

27.10.2015  08:51
10月26日,央行对于日前的“双降”以及放开存款利率上限进一步答记者问。央行方面认为,利率管制的基本放开,对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大意义、为推动金融机构转型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货币政策调控框架转型创造了条件。

原标题: 央行:“双降”是常规措施不是QE

  10月26日,央行对于日前的“双降”以及放开存款利率上限进一步答记者问。

  央行方面表示,此次“双降”根据经济物价以及流动性形势变化所作的合理的、必要的政策调节,是传统、常规的货币政策措施,并不是QE。

  对于存款利率上限的放开,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标志着我国的利率管制已经基本放开,利率市场化进入新的阶段。但央行仍将在一段时期内继续公布存贷款基准利率,作为金融机构利率定价的重要参考,并为进一步完善利率调控框架提供一个过渡期。

   双降”不是QE

  23日晚,央行宣布再次“双降”。对于此次“双降”,央行方面称,是根据经济物价以及流动性形势变化所作的合理的、必要的政策调节。从降息来看,主要是9月份整体物价走低,需要通过适当下调名义利率来使实际利率回归合理水平,促进社会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从降准来看,主要是应对外汇占款减少所产生的流动性缺口,满足经济增长对流动性的正常需要。

  数据显示,9月份CPI同比上涨1.6%,比8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GDP平减指数比CPI更低,前三季度GDP平减指数为-0.3%。此外9月份PPI更是同比下降5.9%,已连续43个月为负。

  在外汇占款方面,数据显示,我国外汇占款已经连续数月出现一定幅度下降,而未来影响外汇占款变化因素仍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此外,10月税款集中入库也减少了流动性。

  央行方面表示,此次“双降”措施都是传统的、常规的货币政策措施,并不是QE。

  央行相关负责人分析称,国外实施QE的背景是名义政策利率已经触及“”下界,难以再通过常规的降息方式来使实际利率下降和增大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支持力度。中国尚未面临“零利率”的约束,名义利率水平仍在“”之上,存款准备金率也相对较高,因此当前在需要增大货币政策支持力度的时候,利率工具及准备金率工具都有使用空间,降准措施也不直接扩大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不属于非常规的QE措施。

   过渡期继续公布存贷款基准利率

  “双降”的同时,央行决定自10月24日起,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这意味着我国的利率管制基本放开,利率市场化改革又向前迈出了关键一步。

  央行方面认为,利率管制的基本放开,对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大意义、为推动金融机构转型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货币政策调控框架转型创造了条件。

  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后,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开启了新的阶段,核心就是要建立健全与市场相适应的利率形成和调控机制,提高央行调控市场利率的有效性。在此过程中,央行的利率调控将更加倚重市场化的货币政策工具和传导机制。

  具体而言,央行就是要构建和完善央行政策利率体系,以此引导和调控整个市场利率。同时,加快培育市场基准利率和收益率曲线,使各种金融产品都有其市场定价基准,在基准利率上加点形成差异化的利率定价。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理顺从央行政策利率到各类市场基准利率,从货币市场到债券市场再到信贷市场,进而向其他市场利率乃至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形成一个以市场为主体、央行为主导、各类金融市场为主线、辐射整个金融市场利率形成、传导和调控机制,使市场机制在利率形成和资源配置中真正发挥决定性作用。

  目前,央行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后,仍将在一段时期内继续公布存贷款基准利率,作为金融机构利率定价的重要参考,并为进一步完善利率调控框架提供一个过渡期。待市场化利率形成、传导和调控机制建立健全后,将不再公布存贷款基准利率,这将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记者 袁盼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