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提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 个人可远程视频开账户

26.12.2015  16:04

央行首次提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业内人士称将利好互联网银行未来

羊城晚报讯 记者戴曼曼报道:昨日傍晚,央行在其官网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首次对个人银行账户提出分类管理的概念,分为Ⅰ类银行账户、Ⅱ类银行账户或Ⅲ类银行账户。这也意味着,除了传统的柜面渠道,今后还有远程视频柜员机和智能柜员机,乃至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开户。业内人士分析称,此举是适应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将利好互联网银行的未来。

今后账户可分为三类

根据央行的《通知》规定,再次重申并明确了银行为开户申请人开立个人银行账户,应核实身份证件的有效性、开户申请人与身份证件的一致性和开户申请人开户意愿,并且表示银行可采取多种方式对开户申请人身份信息进行交叉验证。

通知》中最引人瞩目的,则是首次提出银行应建立银行账户分类管理机制。

按照《通知》规定,今后开户申请人可通过柜面、远程视频柜员机和智能柜员机等自助机具、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开立Ⅰ类银行账户、Ⅱ类银行账户或Ⅲ类银行账户。这也意味着,今后普通客户未必需要完全依托银行柜面进行开户的方式进行开设银行账户。

央行的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柜台开户方式已无法有效满足存款人多样化的需求,出于强化账户管理、防范资金风险需要以及满足存款人差异化支付需求的基础上,进行了账户分类管理。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即使央行进行了账户管理分类,也不意味着今后理财产品买卖不需要面签。“理财产品购买还是按照现有银监的监管细则来敲定,让投资者了解风险”,不过郭田勇表示,未来不排除银监对业务执行细则进行调整。

对生物识别技术仍谨慎

有业内分析人士则表示,从央行的表述来看,此次《通知》也是在为远程开户的细则制定铺垫道路,将利好今后的互联网银行发展。

不过对于远程开户所依托的生物识别技术,央行此次的态度仍然较为谨慎,表示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不能作为核验存款人身份信息的主要手段。

央行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表示,其主要原因是当前我国尚无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基础标准,也没有应用于金融领域的国家或行业标准。

因此,央行此次的措辞仍然较为谨慎,仅表述为“有条件的银行将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应用于开立个人银行账户,将其作为核验存款人身份信息的辅助手段。

昨日,随着央行的一纸通知,作为没有实体营业网点的微众银行再度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昨日晚间,微众银行在给羊城晚报记者的回复中仅表示,银行方面暂时没有接到特别通知,只是从人行官网上进行了理解。微众方面认为,央行丰富了个人开户的具体方式,顺应了科技潮流,向数字化和进程化迈出了一大步,对于发展普惠金融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代理开户有明确规定

身患重疾但是需要密码重置也需要本人亲自前往银行?今后,这种现象将从根本上有望得到解决。

此次央行的《通知》明确了代理开户的主要情形:存款人开立代发工资、教育、社会保障、公共管理等特殊用途银行账户,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存款人,可以代理开户。同时,对于身患重病、行动不便、无自理能力等无法自行前往银行的特殊群体,办理挂失、密码重置、销户等业务时,银行可采取上门服务方式办理,也可由配偶、父母或成年子女代理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