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木头好母亲 一人扛起五口之家

16.06.2014  18:37

东莞时间网讯 居住在樟木头樟罗社区刘屋村的惠姨,在过去的19年间,既要照顾中风丈夫,又要照顾残疾儿女,仅凭一己之力扛起五口之家。而最近患病的她,最不放心的是还不能踏入社会的女儿。

一人扛起五口之家

这些天,46岁的惠姨稍感安慰和放松,因为她吃到了大儿子亲手做的饭菜,即使饭菜并不美味,即使自己才动完手术不久,即使自己走路还需拄着拐杖,但看到自己子女近期的表现,她还是感到很满足。

在外人看来,这是一个不幸的家庭。惠姨有三个子女,丈夫因中风瘫痪在床,非她亲生的两个儿子的智力均比常人低,亲生的女儿也被确定为智力残疾,在多数情况下,家人在生活上都不能自理。

但,惠姨表现出了强大的能量和伟大的母爱,迄今为止照顾家人已有19年。

19年前,广西籍的惠姨怀着憧憬的心情,嫁入了当地一户人家。尽管丈夫已经有了两个儿子,尽管两个儿子的言语表达能力差,缺乏社交能力,但她认为这都不算事,挺一挺就能熬过来。于是,她还是坚持了自己的选择。

与丈夫结婚两年后,女儿的出生让惠姨更加坚定要过幸福生活的信心。

然而,多年以来,幸运光环始终没有降临在她头上,反而越来越远:亲生父母以及家公家婆先后去世、女儿因发高烧没得到及时医治导致智力残疾、丈夫因中风瘫痪在床需药物长期控制……这一系列不幸的打击,让惠姨的人生跌入了深渊。

从此,70多平米的商品房成了惠姨的工作场所,家人的起居饮食以及家务活就是她每天的全部工作。

离家不能超过半天

养活五口之家的重担,仿佛像一个“巨轮”重重地压在惠姨的身上。

每天,洗衣、买菜、做饭、拖地等日常家务活不在话下,惠姨还要肩负起教儿女完成一些简单的生活自理。“开始,就连个人卫生方面都不能完成,每次处理好后,我就慢慢地教他们。

周而复始,惠姨耐心的教导有了一定的成效:两个儿子学会了洗衣服、扫地等一些简单的家务。不过,这得惠姨在场,否则很快会乱成一团。有一次,惠姨背着女儿到附近的诊所看病。“我们三个小时后回到家,家里就变成垃圾堆了,饭菜洒了一地,衣服到处都是……

这些年,无论是什么样的情况,她离开家门都不能超过半天,否则整个家就会乱成垃圾堆。

直到2004年5月,迫于经济压力,惠姨不得不外出工作。

在社区的安排下,惠姨在家里所在的大厦当保洁员。“工作的话,我不能走太远,刚好这份工作能让我照顾到家庭,我很感谢社区。

多年来,家里的经济主要来源于打散工、出租丈夫的祖屋以及当地的残疾补贴等。据悉,社区为居民购买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重大疾病商业保险,每次生病能报销部分的医药费,这也减轻了惠姨在经济上的负担。

最不放心的是女儿

长年累月的劳累,导致惠姨患上了双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有关节积液),腰椎体前滑脱等病痛。

医生说,我的下半生将要依靠拐杖生活。”得知这样的结果,坚强的惠姨还是不禁地落下眼泪,因为她最不放心的就是女儿。“她现在还不能完全自理,更别说踏入社会,参加工作了。

惠姨的女儿今年17岁,经医院鉴定为智力二级,智商28分。也就是说,女儿不仅不会简单的算数,而且不会做家务,更别说照顾自己。

多年的照料下,惠姨的大儿子基本具备生存能力,已在企业工作了两年,小儿子在上个月也进了工厂上班,唯独女儿的情况比较差。

2012年5月,当地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社工开始接触惠姨的女儿,经过研究开启了个案服务,并实施“淘公益•残疾人阳光创业计划”项目教学,制作各种手工作品,在淘宝店出售或义卖活动筹得爱心善款,让女儿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工作津贴,协助她初步接触社会。

2013年8月,惠姨的女儿还加入了当地的残疾人康复就业服务中心,希望能提高自身的各种能力,尽快融入社会。

尽管效果还没有体现出来,惠姨还是感到了安慰,因为经过就业服务中心和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社工的帮助,女儿的社交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开始主动与人交流,也有了一些朋友。

至于今后女儿能否成家,惠姨说想都不敢想。

(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献爱心,可直接联系惠姨:15323527752;蒙展妮社工:18824345576)(邹俊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