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①|大朗镇巷头村:不产一根羊毛的“中国毛织第一村”

11.06.2019  23:22

开栏语: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砥砺奋进,我们的祖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今起,东莞日报将开设“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专栏,推出系列专题报道,深入基层一线,讲述东莞发展故事,深刻反映70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和宝贵经验,揭示中国人民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激发干部群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凝聚新时代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一年一度的中国(大朗)国际毛织产品交易会盛况。

放眼望去,富康路的灯光夜景璀璨夺目,两旁的高楼大厦、毛织店铺鳞次栉比,这是全市首条“星光大道”,也是整个大朗的核心毛织商圈——今天,记者实地走访巷头社区,看到了这样的兴旺景象。

40年前,这里还是一大片农田。”今年65岁的村民陈汉明感慨地说,巷头翻天覆地的巨变,毛织当记首功。

巷头人以毛织产业实现富民强村。

据了解,自1979年引进第一家毛织厂以来,巷头人始终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硬是在不产一根羊毛的情况下,闯出了一条以毛织产业实现富民强村,并逐步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发展之路。2000多家毛织企业、4个专业市场、9条专业街、3.25平方公里毛织核心区,便是这条路上最生动的注脚。2013年,巷头被授予“中国毛织第一村”称号。

大朗巷头社区党工委书记陈锦照表示,目前社区以毛织产业为核心,形成“毛织+电商+物流+服务”的产业发展格局,并以此带动城市品质提升,促进产城融合发展。进入新时代,围绕“世界毛衣看大朗,大朗毛衣巷头产”的目标,巷头社区将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的明天。

世界毛衣看大朗,大朗毛衣巷头产。

起步

家家毛线绕、户户织机响

今天,记者走进巷头“旧围”,探寻大朗毛织的起源。漫步“旧围”,织机作业时的“嘘嘘声”时刻萦绕在每个角落。

陈汉明介绍,1979年,听说有一位香港人有意向到东莞投资办毛织厂,巷头村干部陈秋顺连夜赶往深圳,他们等了两天两夜,才把香港老板拉到巷头走了一圈。看到巷头的投资环境不错,这位香港老板即时签下开办拥有16台机器的毛织厂合约,这便是该社区引进的第一间毛织厂——志旺毛织厂,毛织产业在巷头踏出了发展的第一步,也标志着巷头从农耕时代迈入工业时代。

巷头人纷纷洗脚上田,进入港资企业打工。”陈汉明表示,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脑子活络的巷头人开始“自立门户”,纷纷办起了“兄弟档”、“夫妻厂”等家庭作坊式毛织厂。一时之间,毛织厂在巷头遍地开花,10户巷头人就有8户开办毛织厂,几乎全体村民都参与到毛织行业当中,村里每个角落都是织机声,形成“家家毛线绕、户户织机响”的热闹景象。

就在此时,陈汉明买来24台手摇机,办起了毛织“夫妻厂”。另一个村民陈志强看到其中的商机,也开始自己出来创业。“刚起步不久,竞争小,需求大,利润比较高。” 陈汉明和陈志强两人回忆说,由于能赚钱,大家都起早贪黑,干得很起劲。

中国(大朗)国际毛织产品交易会。

腾飞

数个因素叠加让巷头毛织一枝独秀

改革开放以来,整个大朗乃至东莞,并非只有巷头才发展毛织厂,甚至落户大朗的第一间毛织厂也不在巷头,但是为何唯独巷头的毛织产业发展得快、走在前列?

多亏了历届村干部的努力,他们能够抓住机遇,有眼光、意识强。”陈锦照道破了其中的玄机,当时供电严重不足,村委会预先购置了大量发电机,供毛织厂使用,很好地解决用电问题。“巷头的优势还体现在村民比较团结,亲戚、朋友之间愿意互相带动办厂,包容性也比较强,故而吸引来大量外来务工人员。”陈锦照进一步解释说,村民们还有着极强的商业敏感性,他们能够抢先到广州进行内销。

主动到广州去交易,让巷头的毛织厂开始突破单纯的来料加工,开始走内销的道路。”陈汉明向记者佐证表示,淡季的时候,接不到大厂的点单,巷头的毛织厂开始到广州寻找客商交易。由于巷头的毛织产品质量过硬,加上当时大朗旧汽车站就在巷头,客商来大朗,首先就到巷头寻求合作。1995年,巷头以地作价,与大朗政府一起建立了广东毛织市场,从此巷头和大朗的毛织产业,有了一个对外展销的重要平台。上世纪90年代,上述几个因素叠加一起,巷头毛织产业迎来了发展壮大与腾飞。

毛织+电商+物流+服务

升级

形成“毛织+电商+物流+服务”格局

进入2007年,巷头顺应市场发展形势,从研发、人才、“触电”上线、融合配套产业等方面进行转型升级,使毛织产业得到新的驱动力量,形成“毛织+电商+物流+服务”的产业发展格局,一年一度的中国(大朗)国际毛织产品交易会主会场就设在该社区。

40年来,凭借敢为人先、奋力拼搏的精神,巷头毛织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形成了生产专业化、经营规模化、产品品牌化、市场国际化的庞大的产业集群。

陈志强自豪地告诉记者,纱线、针织机械、羊毛衫……只要与毛织有关的配件或材料,都能在巷头买到。

2013年,巷头被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授予了“中国毛织第一村”称号。陈锦照介绍,目前巷头坐拥中国(大朗)毛织贸易中心、广东毛织市场、环球贸易广场、纺织世界等大朗毛织4个专业市场,建有创意中心、环城物流园、红旗商业广场等配套,打造了富康路、富华北路等9条毛织专业街,同时结合3.25平方公里毛织核心区建设,形成商业氛围浓厚的毛织商圈,已成为大朗最重要的“毛织产品发源地”“毛织产品销售基地”“毛织产品集散地”。在毛织产业的牵引下,巷头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村民收入有90%来自于毛织产业。2018年,巷头集体总收入18894万元,同比增收2786万元,增长17.3%,真正实现了民富村强。

中国毛织第一村——大朗镇巷头村。

延伸阅读

创造了一个“世界第一”五个“全国第一

记者走访发现,巷头社区不仅经济发展迅速,而且还积极推动文明建设,取得了良好成绩。目前,该社区已建成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四馆一中心”,包括村史馆、毛织展览馆、图书馆、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并在其中设置有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偶)传承基地、南岭梅艺术馆、生活馆等,成为社区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利用“四馆一中心”,该社区常年展开多种形式、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的开展,努力搭建社区居民文化、学习交流的平台,营造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增强居民群众对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幸福感。

经过多年发展,巷头还创造了一个“世界第一”(2000年荣获多伦多国际醒狮邀请赛第一名)、五个“全国第一”(2013年被授予“中国毛织第一村”称号、2016年编纂全国第一部村级综合年鉴《巷头年鉴》、2016年巷头小学入选教育部第一批信息化试点项目单位、2018年中国三对三篮球联赛全国总决赛男子青年组第一名、2018全国美丽乡村篮球大赛冠军)的佳绩。

全媒体记者 李健武/文

全媒体记者 程永强/图

全媒体编辑 黄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