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8日《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争做高校党建思政工作“排头兵”
最近,广东再次成为全国焦点。
此次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推进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考察指导并发表重要讲话。其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暨南大学,希望该校坚持自己的办学特色,把学校办得更好,为海外侨胞回祖国学习、传承中华文化创造更好条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广东发展的重要节点、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都及时为这个全国经济第一省改革发展举旗定向、把牢“定盘星”,以确保这辆高速列车沿着正确的方向行驶。
在高校,党建、思政同样发挥着行动指南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广东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认真回答“培养什么人”这个教育的首要问题,以奋进的状态、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路,切实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争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排头兵”。
瞄准关键少数强化核心作用——
高校书记校长登上思政课讲台
“今年暑假,我校四川支教团又奔赴绵阳开展重建工作和支教活动。自汶川大地震后,他们一棒接一棒,连续11年用志愿服务践行教育扶贫的中国梦。”在今年秋季学期“第一课”上, 华南师范大学校长王恩科 讲述“华师榜样”的好故事,引导学生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崇德尚行,奉献社会。
从2015年春季学期起,广东率先在全省实施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每学期上第一堂思政课,并形成制度。如今,在广东高校的思政“第一课”上,党委书记、校长纷纷登上讲台,讲理想、谈信念、树目标、教方法,至今已达2700多人次。
党委书记、校长上思政“第一课”如雨后春笋,很快在全国多地“生根开花”。广东又充分发挥思政“第一课”的“领头雁”作用,从2017年秋季学期起,将高校院系党组织书记、院长(系主任)也纳入每学期上第一堂思政课范围。
“这一制度,就是瞄准关键少数,强化党委核心作用,夯实党建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广东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景李虎说,为了强化党委核心作用,广东教育系统树立问题意识,深入调研摸底,找准切入点,精准有力施策。近年来,该省坚持从完善领导机制入手,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思想自觉和政治担当。
如今,在广东知名民办高校——广东白云学院,分管学校组织人事等核心部门的党委书记刘剑锋腰杆挺得很直,连选聘校长,党委也发挥了核心作用。
2015年,原校长任期届满,董事会提出了3名新任校长候选人,交由党委考察。白云学院党委严格按政策、原则、制度办事,认真听取省委教育工委领导意见,后又多方走访和考察,经过半年的认真考察,确定了校长人选。
3年多的实践证明,党委选出来的校长,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
“广东是民办教育大省,党建工作更为关键。”景李虎说。为此,广东出台专门文件,加强对民办高校党委书记和督导专员的选派管理工作,并把党建工作作为民办学校注册登记、年检年审、评估考核、管理监督的必备条件和必查内容。
放眼全省,目前广东50所民办高校中只有3所没有实现党委书记进入董事会的要求,其他高校均实现党委领导班子和行政领导班子“双向进入、交叉任职”。
夯实制度根基推进党建标准化——
基础性党建抓到了关键
在很多大学生眼里,加入团委、学生会并不陌生。然而在 华南师大旅游管理学院 ,加入学生党工委正成为新风尚。
该院党委书记林创家说,建立学生党工委是从2008年开始尝试的,至今已是第10个年头。围绕“一委”,学院党委又探索建立了“两会三日四平台”的系统架构,拓展到社团组织、党建节日、实践平台等领域,健全基层学生党组织。
“要让党组织在基层工作中唱主角。”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邢锋说,广东的做法就是筑牢夯实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制度根基,全面推进全省教育系统党建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品牌化建设。
2017年9月到11月,广东省委教育工委组织15人的团队,历时3个月研究制定了公办和民办《高校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设置了4个一级指标和24项考核内容,分别赋予权重分数。
凭借这个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每年开展两次党委书记述职评议工作,实现现场会议述职全覆盖和述职前实地考核全覆盖,形成“两述职”“两核查”“两评价”“一约谈”的工作规范。
以评价考核为抓手,一整套高校党建工作的标准体系被构建起来:
——建立党建工作机构和党务干部队伍建设标准,严格要求高校按照党章规定设置基层党组织,创新设置专职组织员,确保党建工作力量配置。
——建立党组织会议“第一议题”学习制度,要求各高校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重大决策部署和文件精神作为各级党组织会议“第一议题”,着力深化理解、强化信仰、融会贯通。
——修订完善党委全委会、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等议事决策制度,以及规范院系党组织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对于推进不力的高校,省委教育工委印发了51份督办函,并配合省委组织部约谈个别高校。
——完善基层党组织基础保障工作体系,要求高校落实基层党务干部岗位津贴、工作量核算、职务职级“双线”晋升等待遇保障机制,要求高校按照有设施、有标志、有党旗、有资料、有制度、有台账的“六有”标准规范建设党员活动室。
为促进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将基层党组织打造成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改革发展的“战斗堡垒”,华南农业大学党委印发《学院(教学部)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将院系党建工作列入学院班子任期目标考核体系。
在标准化、规范化的引领下,广东一批叫得响、过得硬、推得开的基层党建品牌支部和品牌活动被树立起来:培育了100个省级“党建示范高校”“党建标杆院系”“党建样板支部”,建设了20个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72个党支部被评选为2018年广东高校“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支部”……
消灭盲区难点拓展三全育人体系——
与学生同行直抵学生心灵
在去年广州大学的一次书记午餐会上,一名学生代表恳请学校也为他们所在的宿舍楼建立“五室一站”。
“五室一站”是什么?为什么学生如此喜爱?
广州大学党委书记屈哨兵解释说,“五室一站”分别指党团活动室、综合阅览室、互助学习室、专业辅导室、休闲康体室和心情驿站,目前已基本覆盖了全校所有宿舍楼。这正是广州大学创新学生公寓社区育人模式,拓展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创新做法。
如今,“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在广东高校“遍地开花”,各高校结合实际,着力打造有本校特色的“三全育人”工作体系。
华南农大以“思创园”为核心、4个特色学生园区为依托、社区工作站为基础,形成了“1+4+N”逐层深入的三级学生思政工作实务化体系。今年1月,广东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现场会在华南农大举行,向全省推介该校构建“三全育人”体系的工作特色和经验。
“师生到哪、组织到哪、活动到哪。”“以党建促思政。”近年来,广东跳出传统工作套路,从形式、载体、方法等方面,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实现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建阵地在高校全覆盖,同时创新校园德育工程的工作载体和方式方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春风化雨、入脑入心。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生连续6年获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这正是该校“科研育人”亮眼成绩的缩影。为深入推进“四维并进、集成创新”的科研育人工作,该校不但在省级工程中心、科技攻关项目团队设立党支部,还将学术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培育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念、争先创优精神、严谨求实态度。
实践育人更是广东高校思政工作的亮丽名片。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大力推行“行走的思政课”等九大课堂,让为生活而实践、为成长而实践、为责任而实践的党建理念“生根开花”。该校打破师生、课程、院系部门、校地、理论与实践的壁垒,创建教学、素养、育人、命运、生态共同体,实现双向渗透,实践教学与党建水乳交融。
放眼全省,自2006年以来,广东持续开展“立志、修身、博学、报国”大学生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迄今累计数百万名大学生参与其中。今年,广东创新实施“校地结对,实践育人”项目,首批34所高校与粤东西北县(区)结对,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也为大学生实践育人提供广阔天地。
面对新时代的新呼唤,广东高校思政工作始终以思政课教学为主渠道,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的需要,广东利用“雨课堂”技术全程直播名师工作室教学展示,一次直播即吸引省内外师生近10万人“围观”点赞。“这样做,就是要将思政课做成有温情、有故事、有细节、可感知的精神食粮。”景李虎说。
广东高校思政工作的“版图”很大,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线下延伸到线上。网络已成为广东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阵地。目前,广东已有5批100多所高校进驻易班。学生借助手机登录易班平台,即可享受教学、文化和娱乐等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易小羊”等学生自主开发的易班“吉祥物”和文化产品成为广东学生的“新宠”。网络正在由“最大变量”转化成教育的“最大增量”。
报道链接: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8-12/08/content_510285.htm?div=-1
作者/通讯员:禹跃昆 王友文 刘盾 | 来源:新闻中心 | 编辑:杨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