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顶艺术在传承

19.01.2016  10:27
令陈秀娟庆幸的是,自己的儿媳和女儿现在已经能“接班”,而且她们正踌躇满志地准备开发新发型,将原来的单翘起发展成双翘起,让传统的民俗手艺得以传承和创新。2015年,“大鳖尾”被确定为丰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陈秀娟与“大鳖尾”的故事也将载入史册。

  ●张佳胜  陈立菲/文  程晓丹/图

  又到结婚旺季,作为丰顺“大鳖尾”传统发型的传承人,陈秀娟又忙得不可开交了。“大鳖尾”是200年前从潮汕地区传入丰顺的,过去一般人家在女儿出阁时一定要梳“大鳖尾”并插上“如意”。“大鳖尾”发型有着高贵独特、典雅端庄的形态,流传至今仍然深受人们的喜爱。除了婚礼,每年元宵或重大节日,当地人都会梳起这种隆重的发型。

  陈秀娟是一名医护人员,她的母亲曾是丰顺县城有名的“大鳖尾”发型高手,她17岁就开始跟着学艺,没想到这门手艺后来成就了她的别样人生。“大鳖尾”发型看似简单,制作程序却相当繁琐,做好一个发型约需3小时,必须有娴熟的手法和极高的技巧。首先要把头发拢结于头顶,然后分股用丝绳系结,弯曲成鬟托固定在脑袋后侧,先后按梳、绾、鬟、结、盘、叠等手法进行梳理,最后再饰以各种簪、钗、步摇、珠花等华丽的首饰。整个程序最少需要2个人通力合作才能完成。目前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学这门“苦差事”了。

  令陈秀娟庆幸的是,自己的儿媳和女儿现在已经能“接班”,而且她们正踌躇满志地准备开发新发型,将原来的单翘起发展成双翘起,让传统的民俗手艺得以传承和创新。2015年,“大鳖尾”被确定为丰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陈秀娟与“大鳖尾”的故事也将载入史册。

现代人回归传统文化的需求,让陈秀娟对自己的这个民间手艺充满激情,忙得不亦乐乎。

在陈秀娟(左)的传授下,她的儿媳(右)已经掌握了“大鳖尾”的发型技术,并根据现代人的需求加以创新。图为她们将盘发定型后饰以簪、步摇、珠花等首饰,“大鳖尾”发型便算大功告成。

梳理“大鳖尾”,各种类型的假发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为了使“大鳖尾”达到最佳效果,陈秀娟的搭档会进行配套化妆。

梳理一个“大鳖尾”发型,至少需要2个人3小时通力合作才能完成。

无论是古装造型还是现代装扮,“大鳖尾”发型都能为其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