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抽动 警惕运动障碍
来自梅县丙村的9岁男孩小勉,偶然间发现自己身体右侧无力发麻,身体不听使唤,但意识清醒。起初并未在意,然而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这种症状越来越明显,均发生在突然站起或起身行走时。小勉出现行走困难,肢体出现奇怪抽动,每次大约持续数十秒到几分钟后逐渐缓解。
“难道小小年纪就患上了癫痫?”小勉的家人很担心,于是带他来到梅州市人民医院,在该院神经肌病门诊进行就诊咨询。随后在医院进行头颅MRI检查没有发现特殊情况,视频脑电图也属于正常范围。经过神经内三科主任医师杨玉先的诊断,小勉实际上患上了发作性机张力障碍的神经系统疾病。在经过规范治疗后,小勉的症状开始慢慢消失,渐渐恢复了正常。
早期发现 避免误诊
发作性肌张力障碍是一种运动障碍疾病,杨主任介绍,在门诊中像小勉这样的状况也时常能够遇到,不同年龄段都有发生。患者常被误诊为其他疾病,有人被误诊癫痫,还有患者被误诊为帕金森等疾病。目前,该病的发病原因除遗传因素外,还可能由工作压力过大、过度情绪刺激、经常接触毒性物质、吸烟、服用精神类疾病药物等因素引起。
“运动性抽动、不自主运动、肌张力异常和姿势步态障碍等是该病的主要表现,但部分早期病人的症状仅表现为颈肩部酸痛僵硬震颤,其次才会出现奇怪的运动障碍。患者意识清醒,脑电图检查无痫样放电。然而,一部分患者早期并不在意这些症状,病情一拖再拖,等到病情发展严重时,才寻医就诊。”杨玉先说。
肢体震颤原因多
“日常中,有人认为经常手抖或肢体抽动就误以为自己得了帕金森病,还有一些人误以为是癫痫发作。”杨玉先表示,其实引起肢体震颤、抽动的原因很多,不一定就是癫痫和帕金森病,很有可能是其他锥体外系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损伤。
据了解,目前对运动障碍疾病,还没有确切的检查手段以明确诊断。只有经过专业的神经内科医师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同时结合一些辅助检查手段,例如MRI、CT等,在排除其他疾病后做出诊断。其中,肌电图检查、诱发电位检查以及视频脑电图等新的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对运动障碍疾病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等有很大帮助。
积极治疗 规范用药
“对已经患有运动障碍的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根据病因和症状表现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治疗措施对症治疗,规范用药,定期随访。很多患者在经过恰当有效的治疗后,生活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杨玉先告诉记者。
据悉,药物治疗是针对运动障碍疾病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左旋多巴制剂是最有效的药物,对人体神经元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在医嘱下定时定量服用药物,不能因为症状稍有好转,就停止用药。此外,康复治疗、心理治疗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症状。
专家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进食辛辣煎炸等刺激性食物,避免烟酒及过度劳累。研究发现,多吃蔬菜和水果,多喝牛奶和绿茶,可降低一部分运动障碍的发病率,同时对于神经系统有保护作用。另外,运动锻炼也不可少,每天运动一小时可以帮助预防该病发生。(江波)
相关链接:
神经内三科拥有三个特色专科,分别是:癫痫专科、睡眠专科和肌病专科。目前有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2人和住院医师6人,其中硕士1人。与神经电生理的紧密融合是神经内三科的突出优势。科室可开展128导视频录像脑电监测新技术,可进行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术前监测和准确定位。
神经肌病门诊设在院本部门诊大楼1楼分诊区,每日有神经内科专家坐诊,为各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提供专业诊治。
联系方式:0753-2530130
本期健康护航使者
杨玉先:主任医师,神经内三科主任。擅长脑血管病、癫痫、肌肉及运动障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