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辞职信” 戏谑背后的利益诉求

15.12.2015  10:58
原标题:“奇葩辞职信” 戏谑背后的利益诉求

  刘小姐是湖南长沙市一家广告公司的文案策划员,23天工作日,她迟到了17天,最后她干脆选择辞职,辞职信上写着:“冬天太冷起不来,先冬眠”,部门负责人批复:“懂你!”,分公司总经理对此无奈地签字同意,“现在的90后,太不负责任了,我表示无语。”。(12月14日《成都商报》)

  在经济市场化、人口流动化的当下,辞职早已屡见不鲜。职场在本质上也是一个社会网络,当生存状态达不到心理期望,人们便通过退出的方式来进行以退为进的人生选择。 “奇葩辞职信”的层出不穷,让用人单位的领导痛心不已却又无可奈何;透过这扇窗户,我们可以观察到“90后”群体在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结构性变化。

  对于员工来说,只要履行了相关手续、遵循了程序正义,离职是一种正当的权利;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员工的“任性辞职”不仅会影响工作绩效,也会对留下来的员工形成一种不良示范。这一次,“因冬天起不来床”的“奇葩辞职信”表面上是一个玩笑和闹剧,实际上也是“90后”利益诉求的一种另类表达。

  不论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还是“我的胸太大,这里装不下”,抑或“天冷起不来床”,在一个表达的时代里,个性化的辞职信频繁进入公众视线。这里面,固然有炒作等不良社会心态的因素,也和当下人们价值排序的更新有关——在权利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人们对切身利益更加敏感,利益诉求更加显性化。

  与许多追求“保守的稳定”的“70后”、“80后”相比,一些“90后”往往有着更高层次的价值追求,他们不仅对工作环境、发展空间有着更为直接、更为强烈的利益诉求,也更加注重工作岗位的自我实现。一旦期望和现实出现断裂甚至是脱节,这些“90后”便会采取跳槽的方式来进行重新选择。

  这一切,和寓言“乌鸦的迁徙”何其相似。如果乌鸦不改变难听的声音,即使迁徙到别的地方,也同样难以得到别人的尊重与认同。 “90后”频繁跳槽不仅会给用人单位带来不便,也会影响自己的长远发展。只有塑造笃定的人生规划,在平凡的岗位中不断积累、不断提升,才能最终走向不平凡,实现人生突破和向上的社会流动。

  面对“奇葩辞职信”,我们不能只当笑话来看,也不能将“板子”全部打在“90后”身上。许多用人单位将员工看成一个同质性的整体,却忽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层、不同教育经历的员工的差异性,“一刀切”的管理办法,难免会引发利益冲突;只有尊重和回应员工的利益诉求,既强化激励机制,又进行人性化管理,改善和优化职场生存生态,用人单位才能“留得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