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奋斗者 最幸福】几厘米的流苏要雕三个月

27.04.2018  15:28

新时代奋斗者最幸福

大洋网讯 刚进南方玉雕厂的时候,16岁的高兆华很快就被老师傅的手艺吸引住了,那时候一个手掌大小的侍女摆件要做一年,匠人们雕琢玉石,也在雕刻时间。高兆华回忆,当时看到老师傅手里的作品,“那人物的眼睛像活了一样”,小小学徒内心十分震撼,“我一见到那些玉石,就觉得和它们有缘分。

裂纹、质地、色彩,每一次刀落都可能发现新的变化,因材施艺成为玉雕师的必备技艺。“不能按图索骥,这就是玉雕最大的特点。”随着石料不断被雕琢,其表面会出现新的颜色变化,最吸引高兆华的,正是玉雕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再次设计,“我设计过一个作品,原本的题材是钟馗嫁妹,但砍了几刀后原本黑色的石料下呈现出大面积的玉色,主题就改为麻姑献寿了。” 

1万小时心血打磨珍品

1965年以学徒身份拿起第一块碎石料开始雕琢后,高兆华用双手创作出无数珍品。

一件作品花费的雕琢时间超过1万小时,几厘米长的流苏就要雕琢3个月,说的就是高兆华的玉雕作品《日月同辉》。除了传承老一辈的玉雕技法,高兆华还独创了“掏膛术”等新的玉雕技法,让玉雕工艺在表现上又多了一条创作路径。曾经在玉雕厂里感受到的老师傅们那种慢工出细活与精雕细琢,也被高兆华带入自己的创作中来,他又将玉雕作品推向更新的高度。

高兆华表示,这件玉雕作品很可能成为“孤品”。

高兆华认为,艺术作品的灵气需要综合修养和长年累月的积累,“如果要掌握基本的雕功其实并不难,但如果没有积累、思考和创造,只能成为普通的匠人。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上大学,但一直都在保持学习的状态。

年近七旬的高兆华依然活跃在工作室里,也依然在坚持独立创作和完成一件玉雕作品,他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脑袋说:“我这里至少还有5个作品想法,只是苦于材料和资金没有做出来。

(广报全媒体记者王晓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