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人如何过春节

23.02.2015  14:33

□本报记者/周仲全/郭 平/王云峰

  打马球是契丹族的节日庆祝活动之一(资料图片)。

  有读者问,契丹人如何过春节?除此,他们还有哪些重要节日?

  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专家刘肃勇告诉记者,受汉族文化的影响,辽代契丹人每年都过很多的时令节日,节日里的很多习俗与汉族大致相同,只有个别节日和仪式显现出其独特的民俗。

  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我们叫春节,契丹人叫“正旦”或“元正”。这一天,最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契丹皇帝要接受朝贺。此风俗最早见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即位后的第二年,“御正殿受百官及诸国使朝贺”。而正式诏令进贺则在太宗会同四年(公元941年)。辽与五代各朝及宋国并存,双方节日相同,在非交战的和平岁月里,每年的正旦日,双方都互派使臣,共贺新年。除贺皇帝外,也贺皇后及太后。据《辽史·礼志·正旦朝贺仪》记载,仪式的核心就是“拜礼”,光亲王就要行4次礼,每次大约都是5拜,对于亲王来说,是一个很受罪的事。这也就理解了韩琦在《安阳集使回戏成诗》中所说的“礼烦偏苦元正拜”。

  契丹人在春节还有一项重要的宗教活动,那就是要在这一天用糯米饭掺和白羊髓做成拳头大小的饭团,每一个毡帐放49枚。五更天时,各帐中人将饭团从中随意掷出,不一定都掷尽。天亮后,再检查帐外的饭团数量,如果得偶数就奏乐,举行宴会;如果得奇数,就命令12个萨满(巫师)持箭摇铃,绕帐歌呼,帐内则在炉中爆盐、烧地拍鼠,叫做“惊鬼”。此后一直要在帐中住满7天方可外出。刘肃勇解释说,契丹人这一做法的目的可能是为了祈福。

  除此外,立春日的活动内容也与汉族略有不同。辽代契丹皇帝学汉族生活习俗,于立春日也要“鞭春牛”。但牛是契丹族的吉祥物,不能鞭,所以,契丹人用土筑一个“土牛”。契丹皇帝来到土牛前祭拜,三奠酒后再鞭土牛三匝。《辽史》中最早记载鞭春牛的是辽穆宗应历十九年(公元969年)立春日,穆宗喝醉了酒,无法行鞭牛之礼,只好由殿前都点检夷腊葛代行。在这一天,契丹妇女还要进“春书”,《辽史》记载,“刻青缯为帜,象龙御之,或为蟾蜍,书帜曰‘宜春’”,这也是一种宗教习俗,象征新的一年里万物会繁荣昌盛。

  刘肃勇说,这些习俗是学汉族皇帝鞭春牛演化而来,这说明辽代得到“燕云十六州”后,开始重视农耕生产,生活生产方式已经开始改变。

  契丹族也有端午节。契丹族除了正常的祭祀外,还增加了拜天、射柳和击球等活动。拜天与契丹人的自然崇拜宗教观念有关,而射柳、击球则是牧猎民族生产生活的一种反映。据《金史·礼志》记载:“金因辽俗,以重五(端午)、中元、重九日行拜天之礼……射柳、击球之戏,亦辽俗也,金因尚之。

  还有一个重大的节日就是中秋节,这一天同样是赏月,但契丹略有不同。《辽史》记载,契丹人于八月八日先杀一白犬,在寝帐之前七步远的地方埋下,但犬嘴必须露在土外。7天之后,即八月十五,再将寝帐移置埋犬之上。很显然,这是契丹人原始宗教活动。

  契丹人很重视的一个节日是冬至日。在二十四节气中,只有冬至是“著令进贺”的,而且诸蕃部也要进贡,在冬至日,契丹人最重要的活动是祭黑山神。

  刘肃勇说,山在契丹文化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契丹人认为,山是他们民族发源之地,也是死后灵魂归宿之地。契丹人所祭之山以木叶山(今内蒙古赤峰市一带,详细地址无考)和黑山(今赤峰市巴林右旗境内的赛汗山)为主。

  传说 ,木叶山是契丹人祖先的发祥地,祭木叶山即是祭祀祖先、天神、地祗和山神。

  祭黑山则不同。契丹人认为,人死后魂归黑山,为黑山神管辖,因此奉黑山为圣山。

  《契丹国志》云:“冬至日,国人杀白羊、白马、白雁,各取其生血和酒,国主北望拜黑山,奠祭山神。言契丹死,魂归黑山神所管。又彼人传云:凡死人,悉属此山神所管,富民亦然。契丹黑山,如中国之岱宗。云北人死,魂皆归此山。每岁五京进人马纸物各万余事,祭山而焚之。其礼甚严。非祭不敢进山。

  契丹人把黑山比作汉族人眼中的泰山,由此可见祭山神的重要性。

  为什么冬至日会这么重要呢?

  刘肃勇说,因为冬至阳气起,从这一天开始,白昼慢慢变长,居住北方的契丹人认为是个“吉日”。

  这一天,契丹皇帝有时在京城“望祭”,有时亲临山边祭祀。近年来,文物考古工作者已在赛汗山主峰南面的黄花沟发现了契丹人祭山用过的祭祀建筑遗址,出土了大量的文物。

  契丹人如何过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