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奖在港揭晓6人获奖 广州破烂王等每人奖8万美元

20.12.2015  09:55
爱心奖在港揭晓6人获奖 广州破烂王等每人奖8万美元 - 新浪广东
爱心奖在港揭晓6人获奖 广州破烂王等每人奖8万美元 - 新浪广东
爱心奖在港揭晓6人获奖 广州破烂王等每人奖8万美元 - 新浪广东
爱心奖在港揭晓6人获奖 广州破烂王等每人奖8万美元 - 新浪广东
爱心奖在港揭晓6人获奖 广州破烂王等每人奖8万美元 - 新浪广东
爱心奖在港揭晓6人获奖 广州破烂王等每人奖8万美元 - 新浪广东
来源: n.sinaimg.cn
颁奖礼现场,杨千嬅为来自香港的最低薪校长吕丽红颁奖。

   港澳台湾慈善基金会奖励每人8万美元,获奖人愿全部用于公益事业

  日前,港澳台湾慈善基金会第十届爱心奖揭晓,每人获奖8万美元。共有6人获奖,包括香港的吕丽红,台湾的王建煊、高秉涵以及内地的尚丙辉、邓飞、朱常青,奖金将全部用于慈善事业。港澳台湾慈善基金会于12月9日晚8时在香港无线电视台(TVB)举行颁奖典礼。

  香港政府律政司前司长梁爱诗,香港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局副局长许晓晖,港澳台湾慈善基金会主席何玉美,原中国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台湾统一企业前总裁林苍生,爱心大使汪明荃等政学商传媒界俊彦之士约400余人出席颁奖晚会。

  港澳台湾慈善基金会自2006年起举办爱心奖,今年首次将甄选区域延伸进内地,奖金提升至8万美元,得奖名额增至6,结合四地携手行善。

  今年,爱心奖组成阵容强大、具有高度公信力的评审团队,香港政府律政司前司长梁爱诗再次出任终审委员会主席,为这项慈善活动加持、背书。梁爱诗说,基金会选择在这十年有成之际,将爱心奖推广至内地,是依创办人林添茂的初衷,向弘扬爱心到世界各地的目标迈进一大步,也更展现基金会在感恩香港、感怀台湾的同时,心怀结合四地携手行善,传扬爱心及展望丰硕成果的愿景。

  颁奖礼星光熠熠,爱心大使汪明荃演唱《酒干倘卖无》,杨千嬅为最低薪校长颁奖。6名爱心奖获奖人现场讲述爱心故事,汇报奖金如何使用计划。此次参选人须提供若得奖的奖金慈善计划,获奖者奖金将分三个阶段颁发。

   最低薪校长  让幼稚园重生

   吕丽红(香港),幼稚园校长

  在人生的收成期,吕丽红选择一切从零开始,出任当时全校只有五名学生的元岗村校“元岗幼稚园”校长,同时兼任老师、校巴司机及杂工,每月薪金港币4500元,成为全港最低薪校长。

  2009年,一个飘着雨的春天,吕丽红走进了元朗一条小村落,为了不让五名仍在学的小孩失去就学机会,踏进了元岗幼稚园。

  开始吕丽红相信,当教师是一份以身教、以生命影响生命的工作,凭着使命感,决定重执教鞭。而现实与理想总有落差,上任不久,发现学校因日久失修,多处出现不同程度的损毁、天花板和门窗漏水、蚊患严重……都让她头痛不已。开学前的家访,想象家长会感谢校长,而事实却是冷漠的脸,和相同的台词“今日唔执,听日都执啦(今天不倒,明天也会倒)”。原来,在吕丽红之前有过多任教师,因为环境艰苦,坚持不到一两年就离开了,村民认为她与其他人一样,只是玩票性质。

  “我觉得时间可以证明一切!”吕丽红这样说,她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就像哆啦A梦的盒子一样,只要有想法就能变出很多奇迹来。为使学生能在好环境上课,她想办法修葺学校门窗、洗手间、空调,又诚邀家人、朋友到学校当义工协助打理校务,改善样园学习环境。没有颜料、纸张、玩具……下课后,吕丽红到不同机构搜罗;没有琴弦,就和小朋友敲击杯碟,造出美妙的旋律,一起高歌起舞;没有校工阿姨收拾课室、整理用具,她教育孩子一起洗刷茶点器具、清扫桌子,让孩子亲身体验自己一双有用的手。她认为这是孩子要学习的。

  课堂以外,吕丽红常常去家访,发现班中多位家境清贫的学生,每天都没有吃好早餐便上学,便每天都会为孩子准备营养丰富的茶点。转眼6年多,吕丽红一直没有离开,小校舍已经有多达68名学生,有不少其他片区贫困生也不惜搭一小时巴士前来就读,义工团队纷纷加入助力,吕丽红对教育坚持的故事在2015年改编成电影《五个小孩的校长》(内地片名为《可爱的你》),由杨千嬅主演,为大众广为传颂。

  当天,杨千嬅为吕丽红颁奖时不禁落泪,“我每次都问她,为什么你可以坚持这么久?”吕丽红表示,坚持与家人支持分不开,她的家人亲戚由开始不理解,到后来“”出闲置电器物品,而先生当晚也前来为她打气。

王建煊(台湾)

   终生行善乐“圣人”捡珍珠

   王建煊(台湾)

  曾供职于台湾政府部门的王建煊,自称“一生最快乐的事就是做公益慈善工作,帮助贫困”,有“王圣人”的称号;他与妻子及朋友先后成立5个慈善基金会,行善范围涵盖台湾、大陆等地。他在大陆捐建希望小学,超过353所。

  最为人推崇的是推动捡回珍珠计划,他了解到很多乡村初中升高中的学生,成绩优异,却因为家境贫困面临辍学。这些孩子就像一颗颗珍珠一样被丢进垃圾桶。捡回珍珠计划就是资助这些家庭特困、成绩特优,不能升学的高中双特生学费和食宿费用,将这些珍珠一样的孩子,从垃圾桶捡回来,让他们可以继续就读,点亮他们的生命。2015年,珍珠生增加到6000多位,受益学生超过41000人,其中近七成考上重点大学。

  王建煊自1996年起致力于教育及社会公益慈善工作,帮助贫困及弱势人士,不惜捐出卖屋的1000万元及院长6年薪水2000万新台币,先后在台湾、大陆、美国和缅甸成立5个慈善基金会,受益人士涵盖老、中、青、幼等。

  王建煊深信,这些珍珠学生将来会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分子。

邓飞(内地)

   媒体公益人  柔软改变中国

  邓飞(内地),媒体人及众多山区儿童公益项目发起人

  他10年写下100多篇调查报告,笔锋犀利、仗义敢言;2011年,他转身公益,借互联网工具,先后发起微博打拐、免费午餐、中国乡村儿童大病医保、暖流计划、女童保护、让候鸟飞、中国水安全计划等多个公益项目,最近创建e农计划和青螺营,引发大批网民参与。

  他确立一生奋斗方向,让中国乡村生活得有尊严,帮助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

  邓飞身上,有媒体的良知和公益的理想。面对社会问题,他不甘当旁观者,而是用行动去促成改变。由邓飞等500多名记者和数十家媒体联合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发起的免费午餐,5个多月募集到善款1690多万元,为1万多名孩子提供免费午餐,促使中央拨款和地方配给,改善699个最贫困县2600万名乡村儿童的营养和健康。

  颁奖礼的当天上午,邓飞建了个微信工作群,群内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支教组织,他们正在商量一个给事实孤儿发放过年红包的公益行动,这也是邓飞以个人名义发起的最后一个公益项目。

  这个公益行动源自邓飞童年一个经历,1996年,邓飞的湖南家乡发洪水,临近新春佳节,家里只剩几十块钱。附近一个卖小皮袋的叔叔送了他200块钱,作为新年礼物。一个小小的红包,带来了温暖与希望,让他铭记于心。

  做乡村公益的这几年,他总是在做公益中去发现问题,发现一个解决一个,乡村支教大学生跟他提起,村里有不少父母不在,或一方跑了的孩子,父母没有尽抚养责任的孩子,称为事实孤儿,他们没钱过好年,自己却无能为力。刚好入围爱心奖的他,立即启动新年红包计划,为事实孤儿每人送一个新年红包。

  200元红包,可以让一个家庭买鸡买鱼过个丰盛的年。而邓飞希望这只是个开始,发起这个行动是希望吸引更多人关注到事实孤儿的困境,有更多人加入捐助后形成定期的资助。而港澳台湾基金会相关负责人就被他的公益行动感动,当即捐出1万美元。

  做公益的这几年,邓飞从亲自执行项目,到现在主力整合公益资源,搭建的是乡村儿童公益平台。他形容自己像个火车头,以前是一棵棵地种树,现在是让这些公益资源形成森林,自由生长。

  未来,邓飞希望帮助乡村,让每个孩子能改变命运,让农民有选择的机会,让乡村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都往城里跑,把乡村抽空。

尚丙辉(内地)

   最美破烂王  长年助孤残

   尚丙辉(内地),废品回收业者

  聋哑老人在他的帮助下找到亲人,残疾老人与他生活十余年亲如一家,以他命名的“尚丙辉关爱外来人员工作室”,让许多流浪者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温暖。他是废品回收站负责人尚丙辉。

  多年来和垃圾打交道,因天生热心肠,只要看到有人需要就会上前提供帮助,20多年来助人无数,利用自己开的废品回收站收留、扶助了不少流浪者、故有“最美破烂王”的称号。

  安徽人尚丙辉是天河区群辉废品回收站负责人,1999年南下广州打工,当时在中山一路卖水果,起早摸黑一个月挣了700块,遭人抢劫,钱没了人也受伤了。他在天桥桥底躺了一天一夜,一位常来买水果的老人见此惨状帮他买水买药,“别人帮了我,我以后有能力一定要帮助别人,把善心传下去。

  20多年来,尚丙辉一直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扶贫济弱,利用自己开的废品回收站和关爱外来人员工作室,收留、扶助了不少流浪者,并先后荣获“天河好人”、“广东好人”“中国好人”等称号。

  尚丙辉记得2009年时,帮助过一个被拐卖的儿童找到了父亲。孩子父亲说已经找了孩子三天,本来以为这辈子都见不到孩子了,店铺也卖了,准备耗尽一生要把孩子找回来。“那个父亲差点跪下,我也忍不住流泪了,家人团圆很感人,没有经历过真的无法理解。

  颁奖礼当天,爱心大使汪明荃演唱讲述退伍老兵哑叔与弃婴的故事的歌曲《酒干倘卖无》,献给这位最美破烂王。

  如今,尚丙辉的工作室有六七名志愿者,每逢长假,都有大学生效法他,捡废品体验助人的快乐生活。90后参与其中,把正能量传递下去。

高秉涵(台湾)

   80岁老兵背老兵骨灰“回家

  高秉涵(台湾),执业律师

  “我最了解老兵想要叶落归根的心情,他们活着一辈子在流浪,死了不能做孤魂,要魂归故土,叶落归根。我想在我有生之年,都要一直护送老兵骨灰回家乡。

  将别人的骨灰放在自己家里,抱在自己怀里,乃是中国风俗的大忌。而80岁的高秉涵律师在两岸开放后,长年不辞辛劳,长途跋涉,将客死台湾的上百坛老兵的骨灰,抱回他们的内地家乡,完成他们叶落归根、魂归故里的心愿。这是感恩,也是承诺!

  13岁那年,高秉涵在战火中为了活命,泣别了山东菏泽县的家人,只身跟随同乡流落到江南,辗转到台湾,流落台北街头,成为乞食的孤儿。在东站的难民群中,他与家乡的小学校长李学光相遇,在她指引下以半工半读方式重新踏进了学堂,由初中、高中到国防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又先后取得军事法官与律师资格。

  “从山东菏泽到台湾台北,这段数千里的漫长生死逃亡路与在台湾的十年寒窗苦读岁月,我都在长夜痛哭中度过,我太了解社会弱势者的苦楚与渴求。”他说,1963年起,他担任十年军事审判法官,也是最年轻的老兵,朝夕与菏泽乡亲老兵相处,常常了解到年迈孤独老兵们的思亲、思乡与叶落归根的渴望。

  1973年,高秉涵退伍后转业律师,在台北的律师事务所办公楼,成了乡亲、老兵们的歇脚聚会处,菏泽旅台同乡会成立,他被推举为同乡会会长。

  年迈老兵拉着他的手说,“我们已无活着回老家的希望,你年纪最轻,将来万一有机会回老家,不要忘记把我们的骨灰带回去。”高秉涵信守承诺,于两岸开放后依照托付,将老兵骨灰抱回老家。“过去,是他们牵着我的手,从家乡逃到台湾,现在,是我抱着他们的骨灰,从台湾回到家乡。”高秉涵说,这是感恩,也是承诺。

  高秉涵送的第一坛骨灰是一名痴情老兵,老兵年轻时与一位女子私定终身,后去了台湾,他终身未娶,一直等待重逢的机会,遗憾生前没有机会回到内地。病危之际托付高秉涵将来找到女方,把骨灰交给她,如果女方愿意,希望将来两人骨灰能放在一起。高秉涵辗转回到山东老家的村庄,找到这位女士,满头银发的她竟也终身未嫁,一直等候他归来。

  在两岸开放之始,高秉涵抱回家乡的骨灰,只限于山东菏泽祖籍且相熟乡亲骨灰,经两岸媒体报道后,陆续收到内地拜托他领取亲人骨灰或查询在台老兵下落的电话和信件,已令他难以负荷。最初把骨灰抱回家,家人也有意见,邻居不禁问“你这怎么搞得跟殡仪馆一样?”高秉涵想停止,但没有办法拒绝。至今已经护送过百坛骨灰回内地。

  颁奖当晚,高秉涵领过奖杯,铿锵有力地重复三遍:“我们的老兵要回家!”同时他带来了他刚组建的公益团队,年事已高的他希望成立组织,接棒他的公益行动,而他的奖金也将用于继续护送老兵骨灰回家乡。

朱常青(内地)

  渐冻女学者争病友福利

  朱常青(内地),大学副教授

  命运给了她优秀的智慧和高尚的人品,却没有给她相应的健康体魄。朱常青,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副教授,过去20多年患肌肉萎缩症(俗称渐冻人症),她发起了中国第一个渐冻人协会,多年来为建立神经肌肉疾病协会,为渐冻症患者立法保障而呼吁、奔波。

  1992年,渐冻症开始侵蚀她的肌体,她开始屡屡摔倒,没法自己爬起来。那时她才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个病人。为照顾她,腰伤刚好的父亲每天拎一个特制的小凳送她上班。渐渐地,迈步、弯腰、转身这些对健康人来说轻而易举的事,她都必须在外力的帮助下才能完成。

  每天都是余生之中最好的一天,人生越往后,朱常青越能够明白命运于她的凉薄,以及亲友给予她的可贵温暖。死亡虽然让人悲伤,但比起不开心地活着,死亡其实算不了什么。朱常青前半生的人生轨迹和学术钻研密不可分,上大学、读研、受聘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电子与电器工程学院副教授。为了寻找一丝希望,2002年起,朱常青踏上了“呼唤关爱肌病患者,加快攻克世界难题”的拓展之路,创办了神经肌肉疾病协会。

  当时想法只是从医学入手,推动医学和科学的研究发展,很快她发现相比较治疗,患者的护理和疾病的预防,心理关爱的需求更加急迫,帮助他们活好生命每一天在某种意义上比治疗更有意义。

  她开始与专家一起,走街串巷探望病友,帮助他们解决就业、升学、申办残疾证、低保等问题。奔波于有关部门,如实向有关部门反映广大肌病患者的生存状况。

  朱常青认为,港澳台湾基金会的爱心奖是个很好的平台,可以让更多人了解渐冻人这个群体,这也是她第一次拿到有奖金的奖项,希望把这笔奖金花在关怀病友行动上。

  当前,她主要的目标是为内地400多万同类患者争取大病医保,防止更多渐冻人因病致贫。

  04-05版采写:南都记者  李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