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学助学应 提倡错位开展
【茶座】
刘奕宏
每年高考放榜后,最为激动人心的一刻,莫过于金榜题名者的励志故事;最令人感到温馨的场面,则是社会各界发起的奖学助学活动。梅州地处山区,不少学子出自寒门,拿到录取通知书的同时,有政府和社会各界推出的助学贷款等措施支撑,可谓雪中送炭,但求学费用依然面临不小的压力。
笔者观察到,近年来,我市除了政府、公益组织等在奖学助学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外,一些镇村和宗族也加入到活动中来,不少热心人士还通过自媒体的途径加入助学活动行列,无疑是令人欣喜的现象。
众所周知,奖学助学必须确定对象,标准常常是个头疼的问题,总的来说,高考成绩独占鳌头者和家境极度困难的学生,更能引起社会的关注。尤其是前者,常常被树立为学子学习的励志标杆,不断出现在各类的表彰场合,稍不留神成了获奖大户。一位友人指出,助学活动的奖金向最为优秀者倾斜,那些考上2B类学校而又家境清贫的学生常被漠视,处于尴尬的夹缝中,需要帮助但难有机会言表。
助学的本意,应该是发放的奖学金能够帮助某位学生完成下一阶段的学业,至多再提供一点未来深造的资金,就算甚为恰当了。对于一个经济资源尚属稀缺的地区,合理分配奖学助学金,惠及更多的寒门学子,更是大家应该积极考虑的问题。
发放助学金是一种社会自主行为,当以尊重组织者的意愿为前提。因此,大力提倡奖学助学活动错位开展,鼓励政府层面、慈善团体、爱心个人,乃至民间的宗族社团参与进来,往往就能扩大对不同助学对象的资助面。同时,应该在全社会树立一种感恩谦让的心态,提倡受资助者在获得一定额度的奖励后,更多的是接受荣誉性的表彰,而非纯粹物质性的鼓励。
这种错位开展的奖学活动,体现的是一个更加文明的风尚和理性的社会,让奖学助学活动远离噱头。当然这要热心助学者运用更高的智慧和社会层面的理解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