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奖状“频曝假 国人“镀金“式闹剧还要演到何时

18.07.2014  06:56

  近日,几则新闻引起了笔者的注意。一则是,文化部出台规定,将采取措施对国内各类艺术团体自付场租、对外赠票、组织观众、以文化交流之名到维也纳金色大厅进行“镀金”演出给予坚决杜绝;第二则是中国富豪陈光标沾沾自喜地在美国花3万块钱买了张山寨版的联合国“世界首善”证书,随后宣称被骗;无独有偶,近日,一位江姓书法家在微博上晒出联合国秘书处授予的“百年文艺巨匠”证书引发质疑,网友认为联合国秘书处不可能颁发文艺奖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中办出面澄清称“奖项是假的”。

  不知陈光标先生此前是否对这张“国际首善”证书产生过质疑,还是明知不靠谱也宁愿选择将计就计?但无论是那些在金色大厅里“镀金”的所谓艺术家们,还是陈光标和这位江书法家,他们都迫不及待地要给自己贴上张洋标签,回国后顿觉身价倍增。

  维也纳金色大厅,一度是很多国人心目中的音乐圣殿,仿佛只要登上这个舞台,就意味着音乐造诣获得了国际认可。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表演者热衷于奔赴金色大厅献艺,其中,借此提升名气者大有人在。仅去年1至8月期间,就有133个中国团体在金色大厅表演。国家正规院团去了,业余老年合唱团去了,就连国内寂寂无名的小学表演团体也去了。曾经的音乐圣殿如今是给钱就能去。华尔街日报不无嘲讽地说,维也纳金色大厅已经成了中国人的K歌房。

  金色大厅一掷千金,观众手中一堆赠票,登台表演走走过场,组团包场不惜砸重金,观众全是演员假扮,回国却不无自豪地宣称“盛况空前”、“我们的文化走出去了...”等等。久而久之,不仅损害了国家的艺术尊严,也助长了形式主义和铺张浪费之风,镀这层金的代价也太大了。

  7月7日,联合国官微指出,陈光标被授予的证书上“联合国”的英文表述少了一个字母“s”,应为“United N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