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奖补有助促进民办幼儿园普惠性
■ 邱发平
近日,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梅州市关于促进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健康发展意见(试行)》。根据《意见》,我市将设立民办学前教育专项资金,每年由市财政安排300万元,对出资举办不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实行奖补,鼓励和动员社会资源投资民办学前教育,促进我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
娃娃上幼儿园比考大学难、比上大学贵已然成为了一个社会现实问题。说家长争破头颅想上优质幼儿园的“望子成龙”心态造成资源紧张其实只是表象,根本原因是在于,不少地方把办学前教育的主要责任推向了市场,财政投入长期过低,本就不多的经费又向优质的地方聚拢,加上公办幼儿园拿大补贴 “吃小灶”,进一步导致“僧多粥少”,扩大了教育公平差距。
学前教育资源总体规模不足与结构不均衡,造成了入园难、入园贵。有需求就有市场,由此民办幼儿园应运而生,然而一些高级的民办幼儿园让平民百姓“望园兴叹”,而更多的民办幼儿园是以盈利为目的,要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这使得教育质量、对孩子的监护处于脆弱的状态。办学成本的增加,又没有财政补贴,加上监管的乏力,从而滋生出民办幼儿园市场不少乱象。“药儿园”、“校车事故”频发也正是利益使然。
早在2010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发展学前教育,必须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这也就说明办学前教育的方向应当具有公益性、公平性、非营利性,应当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幸福的社会公共服务工程 。因此,梅州投入巨资奖补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不仅是对自身职责的切实履行,更对促进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首先,奖补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从某种意义而言,把学前教育纳入了公共服务体系,让教育投入从锦上添花倾向雪中送炭,民办幼儿园逐渐向公办幼儿园靠拢,不断缩小差距,从而实现多元化办园模式,这是学前教育资源合理分配、均衡发展的优化方向。其次,奖补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会激发社会力量的办园热情,从而有效缓解幼儿入读公办幼儿园难的问题,而且,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让幼儿园不再是“奢侈品”,让更多的农民工子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可就近入园,这是学前教育资源的扩充方向。最后,奖补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也会有助于民办幼儿园的规范、有序发展。
学前教育是关系社会公平正义的民生工程,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除了奖补外,还可以在用地规划、税收减免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甚至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予支持,以切实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