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五万套高层建筑没有装电梯 实现加装的仅千套
暨大正在加装电梯的住宅。
天河某干休所的8层老楼。
“制定这套《标准》,希望能帮助住在老楼的老人们早日实现下楼的心愿。说得不好听一点,不少老人都快要过世了。”说到动情处,广州市社科院城市管理研究所研究员黄石鼎在座位上挥起了手臂。
他所说的《标准》,指的是《广州市既有住宅增设电梯集资分摊费用的参考标准》。在这本厚厚的参考标准中,7~10层楼高的老楼都可以找到对应的出资分摊标准。
目前广州市有五万套高层建筑没有装电梯,实现加装的仅约千套,广州旧楼加装电梯难,“沉积”已久。究其原因,“谁牵头”、“谁出钱”、“怎么补偿”争议已久。
而去年上半年完成的这套《标准》,则有可能迈出艰难一步。本报从广州市法制办获悉,目前正组织专家对《标准》验证,如论证可行,将在全市范围内实行。
文、图、表/记者杜安娜、蚁畅 实习生张莹姗、谭璇璇、张文昌
旧楼装电梯上篇
广州市社科院城市管理研究所研究员黄石鼎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本蓝色封面,装订整齐的文件。这让他有些心情复杂。
出台
广州第一个“吃螃蟹”
这是广州市社科院花费一年多时间完成的一份调研报告,这份报告的内容,是关于广州市既有住宅增设电梯集资分摊费用的参考标准。
在这份文件上,还有来自广州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最新批示。批示中,对这份报告给予了很高评价。
2011年,广州市社科院着手做加装电梯集资分摊费用标准的研究。当时,对老楼如何加装电梯的问题,各方争议相当激烈。对“谁牵头”、“谁出钱”、“怎么补偿”等问题一直争执不下。而社科院所承担的研究,正是利益之争的焦点问题。
以至于研究课题的承办人之一宁超乔坦言:问题相当棘手。虽然是全国性问题,但要制定的标准,国内其他地方并无先例可循。广州是第一个“吃螃蟹”。
黄石鼎至今觉得,“弄不好,方案做出来谁都骂”。
到2012年,广州市出台了《广州市既有住宅增设电梯试行办法》。“实际上,这个《办法》由于没有相应的出资分摊标准,很难具体操作。”黄石鼎说,最后成了空中楼阁。
正因为此,广州市法制办接到的因加装电梯引起的投诉案例,不减反增。这无疑又让制定分摊及补偿标准的事迫在眉睫。
调查
“乔装扫楼”调研四个月
黄石鼎说,从2012年开始他们调查了140栋想要加装电梯的楼和54栋已经加装成功的楼。
“这个过程叫‘扫楼’。”广州市社科院科研处处长曾俊良谈到其中苦处。“不敢向住户们暴露身份,只说是房产中介或其他身份。因为很多楼栋安装电梯的各方势力剑拔弩张。”害怕一不小心“躺枪”了。同时,这样也有利于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40多个调研人员,用了四个月,最终完成了数据搜集。
现状
五万高层建筑没装电梯
黄石鼎介绍:我国大城市在 20 世纪 80~90 年代兴建了大量 7~10 层住宅,而广州市也有五万套这种高层建筑没有装电梯。现在二三十年过去了,这些住宅中原有居民逐渐步入老龄,他们上下楼或搬运重物非常不便。
“这确实是我国独有的现状。”黄石鼎说。由于史无前例,所以在去年方案完成后,广州市社科院进行了细致的验证。“当时有人说,这个标准分为七层楼、八层楼、九层楼、十层楼四种类型,有些复杂,是否能简化?”黄石鼎回应:“不行,类型不同调查结果不一,要保持科学态度。”
目前,广州市法制办透露,已经组织专家对此方案进行验证。
民生
需要政府制定游戏规则
“这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好事。” 黄石鼎希望事情最后有一个建设性的结果。在他看来,对加装电梯政府应该出台标准,而社科院制定的这个参考标准,就是在制定“游戏规则”。
“已经加装成功的案例,比如,华南理工大学有很多楼栋加装成功,都是单位出面完成的。但对于社会楼盘,就需要一个组织结构。”
“这个标准不是定死的,只是为大家探讨提供蓝本。这样就可以坐下来谈,避免上访和矛盾激化。”他说。
“我们的标准现在还有‘追踪’的空间,这关于分摊、赔偿分配的问题,将来是按照面积分,还是按人口来分?都是后续要考虑的。”他分析道。
低层用户获补偿
高层用户来出钱
“实际上,旧楼加装电梯涉及很多不可量化的人为因素,但我们的研究仍然重视科学性,确定了几个因素。”黄石鼎说,这三个因素分别是“电梯使用频率”、“加装意愿”和“房屋升值率”。
考虑因素
费用分摊VS损害赔偿
在研究人员看来,旧楼加装电梯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费用分摊,同时,还需要考虑低层住户可能的利益损害。因此,对低层住户的补偿被纳入加装电梯产生的费用。
据介绍,三个因素都是加装电梯所涉及的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梯使用频率的高低,直接反映的是用户受益的大小。
“加装意愿”则是因为加装电梯,低层住户的采光、通风等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理应得到更多的补偿。
至于“房屋升值率”,是考虑到加装电梯后,如果房屋升值了,那么升值部分也是用户所增加的利益的一部分。
黄石鼎分析,“在此基础上,我们按照‘高层住户分摊费用,低层住户获得补偿’原则”,根据调查数据算出分摊和补偿的“临界点”。临界点以上的楼层,需要分摊电梯加装的费用和对低层住户的补偿费用,而临界点(包含临界点)以下的楼层,则可获得补偿费用。
使用频率
楼层越高使用越多
“我住在一楼,安装电梯对我一点用处都没有。”2013年3月,暨南大学羊城苑19栋关于加装电梯产生纠纷,一名一层住户这样告诉记者。
而这几乎是每一起旧楼加装电梯纠纷中,一楼住户的共同想法。
调查中,研究人员随机抽出140栋作为样本,分布在天河区、白云区、越秀区、海珠区和荔湾区。
研究人员实际调研发现,在不同层高的楼栋内,一楼住户使用电梯的次数为零,而其他楼层对电梯的使用,多数呈递增态势。
加装意愿
3、4层以上最想装电梯
项目组成员宁超乔在提及“加装意愿”设计时曾说:对需要补偿费用的住户而言,其受偿的具体费用应该主要取决于“受损程度”。
研究人员表示,影响加装意愿的因素非常多且复杂。他们对加装意愿进行了简化和量化。最终,四个问题被设计了出来,将加装意愿分为4个程度。
第一个程度是,住户愿意加装电梯。
第二个程度是住户在不需要任何费用的情况下,愿意加装电梯。
第三个程度是住户在不需要任何费用,可获得一定补偿情况下,愿意加装电梯。
最后一种程度是,即便不需要出任何费用,甚至可获一定补偿,住户也不同意加装。
从研究人员提供的121份数据中发现,3、4层以下的住户,出现第三和第四种意愿的最多,而3、4层以上,几乎清一色的是第一个意愿,即愿意加装电梯。
房屋升值
加装对高层房价影响大
作为房屋价值的组成要素之一,加装电梯与否势必影响房屋总价,研究人员也将此考虑在内。研究人员在全市范围内抽出27组共54栋住宅楼作为样本。
“作为比较,我们需要有个固定的参照。”黄石鼎介绍。每两栋楼为一组,研究人员选取的是同一社区、相同朝向、楼龄相近的两栋,唯一的区别就是一栋未加装电梯,一栋已加装电梯。
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初步印证了研究人员的设想。
以七层住宅为例,研究人员统计发现,7楼在加装电梯后房屋价格涨幅最大,升值率为20.63%,其次是6楼,为19.57%。而1楼、2楼房屋价格涨幅则相对不明显。
研究人员描述称,这说明加装电梯对高层房屋价格影响较大。
预留弹性
每一栋都有特殊情况
“当然,我们始终强调,这些标准不是唯一的,也预留弹性部分。”黄石鼎介绍,在几个弹性因子的计算中,项目组邀请了10位专家,通过打分获得各个因子的权重比例,“也就是说,这些比例不是标准答案,是我们综合专家意见给出的,所以权重可根据具体情况而进行调整。”
黄石鼎告诉记者,在实际调研中,他们发现,几乎每一栋楼、每一位业主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项目组作出的分摊标准,只是作为参考。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