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专访|女中音歌唱家刘颖:家庭的力量使我坚定、内心丰盈
刘颖是一位杰出的女中音歌唱家,有着丰富的国际歌剧舞台演出经历。同时,她也是一名10岁女孩的母亲,在身份转变中深切感悟母爱,坚持音乐艺术追求。尽管女儿的到来,让她增添了牵挂,减少了演出次数,但也带给她前所未有的情感升华。有了孩子之后,刘颖在每一次尽情演绎后都能洗净铅华、回归自我,也能在舞台上把母亲角色诠释得淋漓尽致,在舞台绽放独特魅力。
每一次视频通话,记录下了她们对彼此相隔千里的思念,而女儿躲在衣橱里抚摸着妈妈的演出服以感受母亲的存在时,也见证了母女间爱的印记。今年母亲节,刘颖接受了新浪广东的采访,分享了她从歌手到母亲间的心路历程,令人启迪。
女中音歌唱家刘颖(图由受访者提供)[人物介绍]
刘颖,女中音歌唱家,星海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青年教师,特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广东省声乐协会理事,广东省声乐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香港国际声乐公开赛常任评委。先后荣获中国最权威声乐赛事“中国音乐金钟奖”第四届、第七届、第九届银奖和铜奖;荣获国际古典音乐赛事“第六届北京国际音乐比赛-歌剧比赛”第三名(第一名空缺);第三届中国声乐孔雀奖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声乐大赛金奖。
主演歌剧代表作:
2014上海大剧院主演歌剧《卡门》(卡门)
2015-2018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冉卡)
2019~2020广州大剧院、米兰达尔·维尔梅剧院、热那亚卡洛·费利切歌剧院主演原创歌剧《马可·波罗》(柳娘)世界巡演等等
[采访实录]
从歌剧演员到母亲 刘颖:身份不同但都需用心经营
新浪广东: 从歌唱家到母亲,能分享下您在身份转变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以及发生的印象深刻故事?
刘颖: 身份转换确实是挺大的,因为每年我都要演一些歌剧,当你投入去演歌剧的时候,那种投入是完全忘我的,然后而且是自己独立的去面对所有的时间和生活和音乐的安排。而当有了孩子的时候,当我再去演歌剧的时候,我内心是有一些牵挂和牵绊的。比如每次我要走之前,像我现在女儿这么大了,我会跟她交代好,小的时候我走的时候她是不能看到我的,不然她是不会让我走的。
然后演歌剧的同时,有的时候经常会每天演完之后还要跟我女儿进行视频通话。有一次我演歌剧受伤了,那是我人生中一个非常大的伤,就在眼部,当时我一直瞒着家人。但后来视频联系的时候,当时我女儿(看到伤口)在视频那头哭,我在视频这头哭,真的很想钻进电话去抚慰女儿。所以说有时候做母亲和做演员,在人物和工种的转换上,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决心去面对。此外,事业对我们来说又是坚持了这么多年的事情,所以每次演完了歌剧之后回到家,我觉得我就会洗尽所有的铅华,去做一个简单朴素的母亲,陪伴女儿的日常,学习期间也要陪伴她的成长。
还有个特别感人的故事,我现在仍记得很清楚。因为每次出去演歌剧的时候我一走就要走20天,有一回我妈就给我打电话说,她在家找不到茜茜(刘颖女儿的小名),四处找之后竟然发现她躲在我的衣帽间,摸着我的演出服贴在自己的脸上。那时候她才两三岁,我妈妈说给我听的时候,当时我真的是泪流满面,特别感动,感受到了孩子对我的思念。
所以做母亲和做演员是完全两个不同的角色,也是不同的投入,都要用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维护和经营,而且尽量把每个身份和角色去做好。
2015-2018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2019~2020广州大剧院、米兰达尔·维尔梅剧院、热那亚卡洛·费利切歌剧院主演原创歌剧《马可·波罗》新浪广东:您能进一步讲讲眼伤背后的故事吗?
刘颖: 那是我在出演国家大剧院歌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饰演女主角“冉卡”)时发生的故事。我们当时排练时背着仿真枪,当时一个转身,对面的枪没有被背住,就向我飞过来,然后我眼睛就被砸伤了。当时我还不觉得很疼,只是蹲下去,等我起来的时候大家都惊呆了,因为血一直流出来。后来我就让大家先别紧张,随着大剧院安排我去医院,才知道这里有一道1厘米深的口,缝了4针。如果稍微再过来一点点,可能我的眼睛就得瞎,算是有惊无险。所以我们这个职业也是高危高风险。有的时候你不知道会出现什么样的一些事故和问题,但是你演的剧目还得继续,然后你所做的事情你还必须得努力去面对,还得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心态,每天告诉自己:我要以如常的心态去面对这个事情。当时每天上午我要去包扎伤口去换药,下午我还是如常地带着眼伤去训练。有趣的是,我们在拍剧照的时候,当时化妆师就把我这一半给脸给遮住,把我所有头发挑到这一边,遮住我的眼神,露出我最大外面的脸,当时导演就说,这个就是我们要的人物形象!因为“冉卡”是个金发女郎,她是一个风情万种、有个性,坚韧的女性,所以我觉得这次演出对我而言是印象最深刻的,现在我还留着那张剧照,特别有意义。
刘颖眼伤花絮图新浪广东:有了孩子之后,对您歌唱时的情绪处理等方面,有没有带来变化?
刘颖: 帮助肯定是有的。当你要演一个母亲的时候,如果你没有生过孩子,你只能靠一些作品或想象去丰满这个人物。当你真的是母亲的时候,比如现在我在一部歌剧中饰演母亲,我本能上对于我的扮演女儿的搭档,就会有一种母性的爱,在动作肢体上就像我跟孩子在一起相处,比如像抚摸孩子的头,搭着孩子的肩,你这种动作是很自然呈现的。真正成为母亲之后,你对于母亲这个角色,首先你的心理上,你去体会这个人物是非常有感触的,而且非常直观地能够去触摸到这个人物的心灵深处,包括去塑造人物,你会很直观的有这样一个表达。
那么在你的心理上,在你的身体的、语言上,包括跟对手的合作上会有很多无形的默契,然后那种母性的感受会很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由内至外地流露出来。因为表演也要求我们由内至外地打开心,所以我觉得可能在心灵的感受上,它是更深刻的,表达也是更真实的,然后更能够传递一种这种母亲的情怀。
歌剧《马可·波罗》中,刘颖饰演“柳娘”声带天生受损仍坚持追梦 刘颖感谢恩师与家庭支持
新浪广东:在追逐音乐梦过程中,您是否产生过自我怀疑或挫折?之后是如何调节?
刘颖: 这个要说起我的故事,因为我比较特殊,我的声带是天生有问题的,属于声带有缝隙的,而且肌无力的状态。所以我老师经常说我可以坚持到现在,算是个奇迹了,因为这样的声带状态还能坚持这样去歌唱,坚持在舞台上。
曾经也有医生给我判过“死刑”,说“你不能从事这一行”,那时感觉是晴天霹雳,人生是灰暗的,但是不知不觉可能遇到了我的恩师杨岩(星海音乐学院声歌系教授),然后我的老师就一直鼓励和鞭策我,让我无形当中就一直坚持地走这条路。
我曾经接受过省音协的采访,那篇文章叫做《金钟十年》,讲述的是我走这条音乐路上不知不觉比了三次金钟奖,而这三次金钟奖的时间恰好是整整10年。像我经历过,有一次我在北京的演出,因为在北京水土不服,我当时有点感冒,然后声带肿胀、嘶哑,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去歌唱,那个时候对于歌者来说真的是很折磨的,而且又是一个很大型的演出,最后只能靠着你的技术和经验去完成演唱。有时候,我也跟我先生或朋友提过,我说,“当我声带受到嘶哑,然后不能歌唱,但是你又必须得去歌唱的时候,到底我适不适合从事这一行?是不是应该转型?”
但是很多时候这种无形的机会和机遇,可能就让我觉得再咬咬牙再坚持。当每个人把机会给到你,把这种希望给到你的时候,你必须得勇往直前,你不能辜负每个人对你的信任,包括每个角色你要塑造的时候,你必须得全身心的投入,而且你必须要用更好的技术,更好的音乐去完善本身我现在的缺陷,然后去坚持走这条路。所以,我觉得每一个歌手都会在他的音乐路程上有过一定的徘徊或者彷徨,但是最终当别人信任你、托付重任给你的时候,我们又会回到我们的轨道上,又会努力坚持我们的方向,去做好我们应该去做的。
新浪广东:从业以来,比较触动您的角色或者作品是什么?
刘颖: 其实在每个历程上,每个角色对我来说都是很深刻的。但我想说的是,让我流眼泪最多的《马可波罗》,这是我们广州大剧院的原创歌剧。为什么呢?因为在这部戏里,我一开始出场就是一段武打戏,对我的体能也是极大的挑战,以及第二段情深意长的父女戏、第三段跟父亲生离死别的戏份,每一场我都哭得很走心、泣不成声。所以这个人物对我的挑战是非常戏剧性的,每一场都是完全不同的形象和完全不同的心理过程。而且,在舞台上你必须得收放自如,因为你的情感已经到了这样的一种痛苦挣扎的时候,但你还是得保证你的演唱质量,让你的演和你的唱能够非常有机的结合,但又真情实感的流动出来。
这个哭戏也让我人生当中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对于人的情感,然后对于角色的塑造,也给了我们戏剧性的张力和空间的发挥。对我来说,我是非常愿意接受这样的挑战,而且愿意尝试不同人物的塑造,同时也丰富了我自己。
新浪广东:那么,您可不可以分享下您坚持追梦的力量源泉是什么?
刘颖: 我觉得其实就是热爱。因为每个人不可能在生命当中体会各种各样的情感,也不可能经历各种各样的情感,但是唯独我们在歌剧当中,可以体会各种各样的人物角色,体会各种各样的情感,带给你内心更深的冲击。而且,你也会体会到,当你能塑造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你内心对于自己的自我肯定和价值的呈现,而且也对于自己的这样从事艺术的道路非常坚定的信念。
而且,当一个剧目要形成,它是由方方面面的很多人物和因素,加上团体制作而形成的一个丰满的舞台,所以我觉得这种团队之间的合作,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互动,包括你在戏剧里所呈现的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有包括所有的在塑造人物形成的这一系列的心理和表演的成熟都是很有意义的事情。所以我觉得只有你真心的体会了,你才会去深刻的热爱它,你才会毫不犹豫的去坚持它,最后你才会不辜负任何大家对你的信任,完成一个又一个的形象塑造。我觉得这是一种来自于本能的动力和源泉。
新浪广东:能分享下家庭及子女对您的意义是什么?
刘颖: 我觉得中国人总说“家和万事兴”,演员很多时候在舞台上会有掌声鲜花,被很多人簇拥着。但是往往演员有时候回到自己的家的时候,那一刻才是最真实的自己,因为在舞台上我们要塑造不同的人物,而回到家才是最真实的自己,所以我觉得家庭的温暖对我是不可或缺的。
我先生也是从事音乐的,而且他演奏的歌剧比我唱的歌剧还多,所以有时候我会经常愿意听他对于我这个人物的塑造和评价。此外,我的每一部歌剧,就像我演《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我在北京演了4回,我母亲就去北京看了4回。我家人对我的那种支持和温暖,也是我能够坚持的一个很重要的动力,让我能够毫无顾忌地去投入的演出。而且有时候家人他们最了解我,他们会给到我很直观的一些意见,对我对于歌剧人物的塑造和成长也是很有意义的。
其实人很多时候你是在工作、在舞台上,最后回到家的那一刻,我就觉得我需要那种很宁静和谐的状态,而且因为你在舞台上也好,舞台下教学也好,它都是一个不断的把你内心的东西要掏出来,然后去奉献的过程。回到家反而是我们的充电的过程,因为家里面的温暖和家里面的和谐,让我找到内心那种很坚定的力量,保持很丰盈的状态。
文/凌佩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