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中国收获事业和爱情 从小爱好中国文化是广交会常客
李碧菁
大洋网讯 李碧菁(Roberta Lipson)是地道的中国通,她说中文、吃中餐、用微信跟人沟通,就连思维与待人接物的方式也是中式的。她在中国待了快40年,这个时间甚至比有些与她共事的医生年龄还大。
1979年,23岁的李碧菁第一次来中国,就选择留下。在中国收获了爱情、家庭、事业的李碧菁,选择了再次创业——开中国第一家外资医院。
近日,“和睦家”创始人李碧菁在接受广州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现在缺乏的是缓和医疗,通俗说是临终关怀。她经常收到新生儿父母的感谢,就连不少去世的老人子女也常到医院看望她,能让他们的老人走得很有尊严,这让她感到很欣慰。
李碧菁穿着藏青色格纹棉布中式旗袍和皮质平底凉鞋来到海南参加博鳌亚洲论坛。相比其他嘉宾的西服革履,身材娇小、金发碧眼的她在人群中更中式、更低调。
38年前最早的“洋北漂”
李碧菁的指甲是淡淡的闪金色,她笑起来眼睛眯着,让人亲切。
按照中国人的说法,她已年过花甲,但实际上,或许由于吃素和爱好旅行,身材匀称的她看起来更像四十多岁,浑身更散发着年轻人的活力——对新事物有好奇,也有警惕。陌生人如果跟她说英文,她就用英文回复。而她的中文,早在40年前就已自如运用。
李碧菁出生在纽约附近的一个犹太社区,是第三代东欧犹太裔移民。从小就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她,早在美国就开始学中文,并渴望有机会能像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知名女作家赛珍珠一样来神秘的东方闯一闯。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也是在那一年夏天,研究生毕业不到一年的李碧菁,如愿成为波士顿一家医疗公司派往中国的“公司代表”,一个人拖着沉重的行李来到北京,带着理想,开拓医疗器械市场。
只是她没想到,由此离家去国,“北漂”38年。
广交会常客 26岁创业
为了推销医疗器械,到北京后不久,她就一个人坐上绿皮火车来广州参加广交会。
李碧菁记得,当时的广交会还在火车站附近的流花路,每年两届广交会,她就会在广州住上六个星期。一开始是住东方宾馆,后来住的是中国大酒店。她对广州近40年的变化深有感受。
2年后,这家波士顿公司因为战略转型终止了医疗机械的生意,李碧菁和另一位爱好中国文化的美国姑娘李琼玖(Elyse Beth Silverberg)志同道合,决心留在中国,自己创业成立公司,继续从事中美医疗器械生意。
谁也没想到,13年后的1994年,由两个美国姑娘在中国白手起家的,这家名为“美中互利”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那一年,李碧菁38岁,来中国15年。
1997年,筹划准备八年,由“美中互利”投资400万美元的医院开张。由此,中国第一家外资医院诞生。
34岁结婚 36岁当母亲
除了事业,李碧菁也在中国收获了爱情和家庭。
她34岁结婚,36岁才生了第一个孩子,38岁生第二个,40岁生第三个。
上世纪80年代末,室友李琼玖的表弟来了一封信,信上说,他正在环球自行车旅行,现正在尼泊尔,一个星期后要来中国拜访李琼玖。那年3月,李碧菁和丈夫就这样相识了。
他原准备在中国待三个星期,结果到现在都没走,他为了她留在北京,今年是他们结婚28周年。
“我们可以说是一见钟情。”李碧菁说,和中国人一样,犹太人非常注重对孩子教育。对三个儿子,李碧菁觉得除了学校教育,父母自身工作也是对孩子潜移默化的教育。第二天,三个儿子都会过来跟她说,“妈妈我爱你!”这让她非常感动。
对话:
1979年就来过广交会
广州日报:你不是学医出身,为什么要在中国办医院?
李碧菁:选择医疗,是我的从小兴趣和爱好,来中国后发现,中国需要新的医疗理念。我来中国头十几年,就做医疗机械,包括最早的B超、磁共振。后来,我发现还有很多新理念可以带进中国,包括医患关系建设、医疗教育等。
广州日报:对广州这座城市怎么看?
李碧菁: 1979年,我来到中国第一年,就来到广州。因为广交会是当时连接中国和世界的窗口,因此,有很多年,我每一年会花上两次六个星期,待在广州。这里是一个多元的大城市,有丰富的医疗资源,特别是2010年亚运后,海心沙和珠江新城让我感到城市的飞速变化。
广州日报:作为在中国商场奋斗的外国商人,怎么应对酒桌文化?
李碧菁:我年轻时候也被灌醉过,人家说你有诚意你就得喝。
直到我第一次怀孕,参加宴会,我就有借口不喝酒了,我发现这样别人反而尊重我。那以后我就不会因为大家都喝酒,我就必须喝酒;大家抽烟我就必须抽烟。我觉得我不一定要做这些,也能成功。不过这样就要花时间,让人认识、了解、相信你,否则你也没法做生意。
文/广报记者 王丹阳 图/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