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9日南方都市报GA08版:别人的弃物 她的宠儿
陈志强
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漆画艺委会委员、广东省美协漆画艺委会副主任、广州市美协漆画艺委会顾问。 走进陈志强的画室时,她正在制作一套漆画的教学教材。她盘着腿,拿着画笔,蘸了颜料,在画板上细细地描着。有时候,她就能这样画上半天,对于她来说,一天能花十几个小时在自己最爱的事情上,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明年我就退休了,这已经是我最后一年带学生了。”这套她亲手制作的“漆画12道工艺教科书”,是严格遵循传统漆器制胎板的工艺制成,也是她对漆画专业35年坚守的写照。
男同学都跑了 她坚持了35年
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年,广州美术学院复校,鲜为人知的漆画艺术专业,在招收学生时遇到了困难。由于漆画制作的难度及生漆导致皮肤过敏、毕业后就业困难等现实问题,使考生们对漆画专业“谈漆色变”,望而却步。 1978年,漆画专业共招录了五名学生,四男一女,陈志强就是其中唯一的女生。然而未及两个月,四名男生都以“生漆过敏”为由,纷纷申请转到其他专业,只有陈志强坚持了下来。
“我为什么会选择漆画?因为我是真的喜欢。”陈志强说,她一方面被老师蔡克振的一幅漆画作品的艺术性所吸引,另一方面也为漆画本身的“个性”所吸引。“漆画是无可取代的。漆画展常常挑在每年的3月,正值梅雨季节,当别的画都得束之高阁时,漆画却能够忍受极大的湿度而不受腐蚀,独树一帜,无可取代。”
入校后,陈志强需要面对的第一大困难———漆过敏。“我第一次就是肿成猪头。”
后来她自己带学生了,要做她的学生,第一道要过的也是过敏关。实际上漆过敏除了本人适应,没有任何办法可以解决,只有万分之一的人不会过敏。看着学生们手上因为过敏而起的小红点,她有些心疼,也有些无奈,“有时候只能是自己安慰自己,就当深层换肤了。” 化“无用”为神奇 说起漆,漆棺、漆盒、漆衣箱,中国有着几千年使用漆的悠久历史,漆艺也于2006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陈志强认为,漆画从艺术上来说一直没有得到它应得的认同和地位。“在我们传统的认识上,觉得漆画不像国画、书法那样,是文人大家流派,始终觉得它属于工匠类,属于玩技法的一种,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陈志强说,漆画的创作流程繁复,创作一幅漆画需要两三个月,一年半载也很常见。“特别是创作过程中要经过数次大劳动量的打磨,一层一层地镶嵌,一层一层地磨平。”陈志强说,她画金菠萝时,光是做菠萝树起皱的工艺就等了半年,金箔片也都贴了300块。 在她的世界里,漆画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她的作品多喜欢画一些身边之物,所用材料也是周遭被废弃的竹子盆栽、干枯的莲蓬、农村里淘汰不用的簸箕,还有农民小贩随处所卖的葫芦。她喜欢通过生活中所感所触,把那些看似“无用”的东西重新打磨、髹涂,再让它们以焕然一新,令人感慨不已的新样貌出现在世人面前。
陈志强有一幅作品叫《醉舞》,画的是莲花。“画莲花的人太多了。我要怎么画?”陈志强观察了很久,突然发现,最打动她的,不是莲花的花瓣,而是花蕾。
“就是从这幅作品开始,我在画花卉的时候,同时加上对花性格的背景描写。比如,我把莲花花瓣化成像闪电的曲线,加强了它在画面里的冲击力,也更凸显了花蕾。”2002年,这幅作品获得“厦门中国漆画展”优秀作品奖,后被广东美术馆收藏,这也使得陈志强的作品逐渐受到了众人的重视。
做一册“豪华”的教科书
在自己即将离开教学讲台的时候,陈志强还想做些什么?她有一个大念头:严格遵循传统漆器制胎板的工艺程序,为华南师大美术学院以后的学生们制作一本珍贵的“实本教材”。
“我每年也就带2-3个研究生,巧合的是女生居多。”陈志强说,教材一直是这个专业的问题所在。“漆画本身对动手能力就要求很高,我就想,不如自己做一套。”
这“本”教科书,实际上就是漆画12道技法流程图,每道工艺至少要花费一个月的时间,有的甚至在半年左右。其中前六步是制板,“制作高质量的漆板是一张优质漆画的前提,好的漆画是可以千年不腐的。”陈志强说,光挑板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北方漆画喜欢用高密度板,在南方就不行。南方湿度大,高密度板上有一个针孔,都能渗出水来。”每块挑选出来的木板都要再裱布、粗灰、细灰,再经过一层打磨抛光,最后上一道漂亮漆才算最后完成。漆板制成后,才是拓稿、镶嵌、贴金、髹漆、磨显、揩清等漆画步骤。陈志强把每个步骤都用了一块漆板来表达,当12块沉甸甸、光滑、靓丽的漆板排列在桌上,一切语言似乎都成了多余的,漆画独特的魅力已经自然呈现。
陈志强希望漆画能跟市场更好的结合,2001年到2015年的十几年里,为年轻漆画人、学生策划展览,每次都是用她自己的作品换来的筹集资金,出版画册。“这行男生选的很少,为什么?也是因为他们感觉这行没前途。”陈志强说,艺术和商业并非不可并存,“无论怎样,首先是你的作品足够好,否则,不会引起别人收藏的欲望。”
采写:南都记者 尹来 通讯员 杨柳青 摄影:南都记者 钟锐钧
报道链接: http://epaper.oeeee.com/epaper/G/html/2016-11/09/content_92021.htm
作者/通讯员:南都记者 尹来 | 来源:南方都市报 | 编辑:杨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