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文明辩证法 提升南粤精气神

13.03.2016  13:53

阳春三月,与绿茵繁花一同装点岭南大地的,还有无数“学雷锋”志愿者的亮丽身影。在这片充满生机的热土上,与经济成就交相辉映的是一幅徐徐展开的精神文明画卷。

2014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对广东提出殷切期望,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弘扬昂扬向上、只争朝夕、奋勇争先的良好精神状态,让阳光的、美好的、高尚的思想和行为更好占领阵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富而思进,富而崇文。长跑进入后半程,更是观念、精神与意志的竞逐。经济领跑的广东,更加体悟到坚强意志力的宝贵,呼唤着先进文化与精神力量的强力支撑。

面对两个文明的答卷,广东用辩证法作答,精彩阐释“两手抓、两手硬”:坚持传统与现代辩证统一,既植根岭南文化土壤,也拥抱互联网时代;坚持城乡统筹辩证统一,既大力破解城市文明病,又着力留住农村乡愁;坚持典型性与普遍性辩证统一,既注重道德模范典型引导,又激励群众见贤思齐……

提升精气神,补精神之钙;激发正能量,固思想之元。构建“文化沃土”“精神高地”,推动广东大步前进的磅礴力量正在不断汇聚。

传统与现代

汲取岭南文化丰厚内涵 唱响互联网时代主旋律

今年春节,除了逛花街、扫年货之外,去城隍庙逛广府庙会成为了老广的例牌菜。仅仅7天,北京路核心文化区便吸引游客超过500万人次,而这个仅恢复6年的“”民俗活动,也因其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和民俗风情,成为广州对外一张时尚、鲜明的文化名片。

广式过年走红的背后,一场复兴岭南传统文化的风潮正在席卷南粤大地。

广东人明白,奔跑的动力,归根结底来自于理想信念的精神力量,只有流淌在血液中的共同历史文化记忆,才能激起最大的时代共鸣,凝聚起奋进前行的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岭南文化的丰厚内涵,正成为广东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生动素材——传统节日、重大节庆与孝老敬老、扶贫助困的有机结合,助推个人品德内省升华;《岭南好家训》《岭南红色家书》《岭南好家教》等教材的编写,推动优良家风家教家训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机关,助推家庭美德落地生根;名店店规、学校校训、村规民约去粗取精、归纳提炼、宣传推广,助推社会公德成风化人。

传统文化的新生往往需要借助现代化的表达。习近平总书记为新时期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点透着力点:当前,社会上思想活跃、观念碰撞,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媒介日新月异,我们要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创新内容和载体,改进方式和方法,使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充满生机活力。

抢占网络话语阵地对广东尤有重要意义。作为互联网大省,广东全省备案网站约占全国总数的1/6,网民规模约占全国总数的11.23%,网站、网民数量均居全国首位。网络正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渠道,丢失网络空间,就丧失了传递正能量、唱响主旋律的先机。

站在“互联网+”潮流的浪尖,广东培育核心价值观紧跟网络技术发展步伐,摸准传播规律,力求传播实效——

3月10日,惠州一场“学雷锋”微访谈吸引了全城网友的关注,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广东好人代表等“雷锋式”嘉宾的触网说法,既开创了“互联网+学雷锋”新模式,也在当地刮起一股雷锋旋风。

网上带动网下,网上网下成一片。去年,省文明办运用微博、微信、微视、微电影等方式,推动省市重点网站打造了10个网络精神文明品牌栏目;未来,所有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学校均将建立新媒体账号,每天推介一篇暖新闻、宣传一位身边好人、点赞一个文明行为。网络文明传播的广东媒体矩阵,正奏响传播正能量的大合唱。

城市与农村

精神红利不断“溢出” 文明版图向阡陌村镇扩张

一封来自北京退休干部的来信,写满了对珠海秩序井然的赞美,“公交车进出车站非常规范,总是靠近车站的位置准确无误后再开车门,根本没见过一拥而上的现象。

这个镜头,已经成为了珠三角文明城市的“新常态”。一年来,珠海市、佛山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同时,深圳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南海之滨,正在崛起一座文明城市群。

新型城市化往哪里走?人与城的关系如何实现良性重构?承载广东乃至全国期待的珠三角城市群,率先探路“人的文明”,选择真抓实干,守护公序良俗,广播规则之种,深植秩序之根。

依靠特区立法权和较大市立法权,珠海将文明城市创建固化于制度,出台或完成起草相关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及规范性文件近20部,力推诚信建设制度化,将60家失信企业被执行人送上“黑榜”,将530家诚信企业扶上“红榜”,使诚信之花绽满“百岛之市”。

珠三角地区的文明红利正产生“溢出效应”,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去年,韶关、肇庆、湛江、河源、清远相继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

文明的版图,还在广东的街头巷尾、阡陌村镇不断扩张——

每一位参观博罗县观背村的游客都被眼前的图景震撼:一幅幅精美的壁画和彩绘布满村庄每个角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客家谚语……移步换景,目不暇接。

自2014年底新农村连片示范工程启动以来,全省首批14个新农村示范片展开两个文明建设试点,率先尝到了“文明大丰收”的甜头。

习近平总书记指明农村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可行路径:村庄是乡村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要保留乡村岁月,坚持传承文化;要走符合农村的建设路子,注意乡土味道,体现农村特点,记得住乡愁,留得住绿水青山。

广东率先启动“标本兼治”工程:蓬勃推开的“送文化”下乡,正让更多优秀电影、戏曲、图书、文艺演出直达农民眼前;乡村文艺社团和业余文化队伍的培育壮大,强化乡村文化造血功能,不断增强农村文化内生力。

十三五”时期,全省50%以上村镇将达到县级及县级以上文明村镇标准,一批道德风尚村、特色文化村、特色产业村、生态文明村、优良秩序村将应运而生,美丽乡村建设将让广东留住根脉、记住乡愁。

典型与普遍

道德模范传递正能量 凡人善举汇成暖流

去年10月13日,来自广州市海珠区江海街的居民李玉枝获得“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这位67岁的潮州媳妇用一生照顾着一位战斗英雄,在“2015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中,她获得了超过200万网友的投票。

2015年,全省共评选出“广东好人”106名,52名好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好人现象”正成为广东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激励人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

徐克成关爱健康工作室”“尚丙辉关爱外来人员工作室”“赵喜昌志愿者救捞队”……在广东,一支支以好人为核心的好人团队,让正能量由一个人传递给一群人,延展到一座城,辐射带动每一个人。

3月10日深夜,一艘载有14名渔民的养蚝船在珠海高栏岛遇险,6名海上搜救志愿者二话不说,冒着8级阵风,将14名遇险渔民全部安全转移至码头。

一个善举感召一群好人,一群好人吹来满城春风。在“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风尚的背后,既是广东人淳朴正直的本性使然,也反映着广东社会“好人有好报,有德便有得”的主流民心。

今年1月寒冬,一场接力“反哺”的爱心行动在汕头汇成暖流:热心市民自发捐款,数十位来自各行各业的爱心人士组成关爱小组,连素未谋面的陌生人都来祝福点赞……老百姓所牵挂的,是那个曾经温暖南粤的名字——“关微”。

许多人没有忘记,9年前,一位从未露面的行善者“关微”在5年间累计为“希望工程”捐款72.5万元,还为全国各地有需要的人捐款数百万元,唯一的要求竟是“捐款不留名”。而今债务缠身的他陷入困顿,许多社会热心人士慷慨解囊,主动解难纾困,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互帮互助的暖心之歌。

去年,广东省关爱好人基金募集资金90多万元,累计资助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和广东好人38人44万元。力挺好人、关爱好人的社会共识,正让广东的凡人善举汇聚起社会暖流,构筑起良性互动的慈善闭环。

时代楷模、广州复大肿瘤医院总院长徐克成,最美守岛卫士、珠海担杆岛自然保护区护林员刘清伟,“背妈妈上学”的广东工业大学美丽女孩董云,千里赴广州向医生报恩的河南患者李敬斋……不断涌现的“广东好人”,以他们平凡的感动,传递着社会正能量,激发出广泛共鸣,构筑起岭南的“精神脊梁”。

点赞南粤

广东是当代中国新文化精神的生长地、滋养地,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转型和创新的试验田。广东思想文化的先进性最主要体现在敢于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宗桂

我喜欢深圳,每次去深圳都能感受到“敢闯敢干”的精神面貌、朝气蓬勃的市场活力、相对健全的市场经济机制,能学到很多东西。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

修齐治平,修是第一要素,当我看到广东中山全民修身行动时很振奋。反腐败背后是正风气,只有把风气正了才能解决问题。全民修身行动就是这么一个正风气的活动。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张康之

广东拥有自己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性的岭南文化,广东作为文化大省是没有任何疑问的。

——著名文艺评论家、上海市艺术创作中心原主任毛时安

■代表委员热议

全面小康,离不开精神的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精神文化生活的小康。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要得到满足。如何让百姓过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的好日子?在全国两会的会场内外,代表委员们对这一话题展开热议。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怀集县兴泰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建贤认为,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营造积极向上的人文氛围,“我们农村有电影下乡、乡村书屋等文化活动和设施,但一些村民不愿意参加,觉得看书没用,应该转变他们的观念”。

听戏赏曲是老百姓陶冶性情的一种重要方式。全国人大代表、省文联副主席倪惠英认为,“随着农村文化需求的增长,广东戏剧在近几年越来越受到重视,戏剧队伍建设、艺术人才培养都有可喜的发展”。这其中,异军突起的民营剧团已经形成农村文化市场新生力量。

这些应运而生的民间剧团超过2000个,长期活跃在农村山区,很接地气,这也是一种文化繁荣的表现。”倪惠英说,去年国务院专门颁发关于支持戏剧发展的相关政策,通过一系列措施扶持民营剧团的发展,比如增加国家资助、实行政府采购、提升服务能力和艺术水平等,这对于传承和推广传统戏剧,实现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意义深远。

农家书屋”项目工程,也是一项重大文化惠民系统工程。全国人大代表、惠来粤东电力燃料有限公司工会主席黄丽蓉认为,“农家书屋”还需要升级打造。她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带来的建议,正是关于如何打造“农家书屋”的升级版。

多看书,可以帮助农民接受现代农业技能培训,让农民不仅会种地,而且懂科技、懂得生态种地,让农村的儿童在享受自然美好的同时,学好文化知识。”黄丽蓉建议,要提高图书更新速度,选配的出版物要注意与农民现实情况加强对接,注重知识性、实用性、娱乐性和趣味性。同时鼓励企业社会组织捐赠,鼓励大专院校图书馆和城市图书馆联动调借,还可以设立图书回收箱,变旧书为宝。

关于青少年的读书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副秘书长、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蒋作君认为,“现在少年儿童‘知道周迅的多,知道鲁迅的少;知道比尔的多,知道保尔的少’”。她建议,要通过学校、妇联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少年儿童心中生根发芽,并逐渐根深蒂固,并着力培育少年儿童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李书龙

洪奕宜 周豫 毕嘉琪 黄应来

■广东样本

东莞:从“移民之城”到“大爱之城

孩子目前情况如何,手术费还有多大缺口?”“没有加他微信,能否帮忙代转,尽点绵薄之力。”“有爱就有力量,有爱就有美好。”……3月12日下午,东莞市全城涌动着浓浓暖意,“东莞媒体交流群”进行着一场爱心接力,为一位儿子身患重疾的同行捐款。你300元、他500元,短短一个下午,来自媒体、政府部门、企业界的80多位爱心人士就捐了近三万元。

在这个微信群,这样的温暖故事不止一次。去年2月,东莞一对夫妻,因车祸身亡后,双双捐出器官,救了10个人。在感动死者大爱的同时,更多人忧心夫妻俩留下患有渐冻症的10岁儿子。通过东莞媒体人的爱心接龙与传播呼吁,短短一天时间死者家属共收到社会各界捐款224笔近6万元。夫妻俩生前所在的社区、当地的社工组织也立即跟进帮助。

市民们在微信群里的爱心涌动,或是东莞这座城市的大爱缩影。这里曾因人口结构严重倒挂,被称为“移民之城”,但随着政治权利、社会保障、文教政策的逐渐完善,随着新老莞人的逐步融合,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开始以东莞为家……让这里也成为一座充满爱心的“大爱之城”。

近些年,东莞多次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连续三次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其中,创新“月度好人榜”发布机制,每月评选并在各镇街轮流发布“东莞好人”,形成了“好人辈出”“好人接力”“好人森林”的生动局面。

处处有好人,处处有爱心。”全国人大代表、东莞市瑞丰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工会主席曾香桂说,自己早已把东莞看做第二故乡,为这里的点滴变化感到欣慰。在曾香桂工作生活的东莞横沥镇,近年来就涌现出中国十大社工人物、东莞民工服务之父徐祥龄、其一生的岁月书写“诚实守信”的牛经纪张扬锦、保护学生自己被撞身亡的女教师覃健……

不仅是横沥,东莞各镇街近年来打造推广了一批道德建设的特色品牌,长安镇的“骄子计划”,石龙镇的“敬老文化”、茶山镇的“孝德文化”等等,基层文明创建和公民道德建设工作得到有力加强。

一组数据或能从侧面印证东莞人的善与爱:近两年来,东莞好人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累计产生“东莞道德模范”“东莞好人”“最美人物”315人,是前7年好人总量的1.7倍。2015年,东莞入选省级以上先进典型人数实现历年之最,达13人;入选“东莞好人榜”人数实现历年之最,达233人……

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中山大学教授黄伟宗曾指出,东莞“小城大爱”的最大特点是“好人接力,秀木成林”。

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靳延明 李书龙

●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骆骁骅 周豫 实习生 李思文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
端午节假期出游人次破亿 文旅产品服务丰富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记者徐壮)文化和旅游部24日公布2023年端午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综合测算,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新浪广东
深中通道完成海底穿针 深圳和中山在海底实现牵手
  新华社广州6月11日电(记者田建川、齐中熙)1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