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我军如何在半个足球场大的岛礁上生存

13.05.2015  02:05

圆岛面积仅为0.03平方公里

补给船上岛

   原标题:0.03平方公里岛礁如何生存、战斗?

  在黄海深处,有一个面积仅为0.03平方公里的岛礁,相当于半个足球场那么大,随便扔一块石头,便可横穿整个岛礁。岛礁意味着什么?就是没土、没水、没有食物,常年大风大浪,环境极其恶劣,周围礁石林立,大船无法靠近。但由于其战略地位重要,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1894年,日本帝国主义就是以此为跳板,制造了惨绝人寰的旅顺大屠杀。至今,岛上还有刻着“宫本”“岛田”等字眼的石碑。

  1955年,我军一支年轻的雷达部队奉命进驻黄海深处,迅速在这个岛礁上担负起国土防空任务,被称为圆岛雷达站。

  由于兵器装备陈旧,人员业务不熟,加上运输补给跟不上,战备生活给驻岛官兵带来严峻的考验。除了确保空中情报的优质畅通外,主要是生活问题。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艰苦岁月,物资匮乏、供给困难的情况下,在远离大陆没有淡水、寸草不生的孤岛上扎根生存下来,困难是难以想象的。运输船二十多天才能补给一次,遇上恶劣天气,船不能靠岸,缺水、断粮的现象经常发生。为了确保战备任务的完成,连队党支部号召共产党员率先垂范:缺水时,带头用海水洗脸、刷牙;缺煤时,就带领官兵漫山遍岛寻找苏军烧过的煤渣救急;没有菜吃,就组织不值班的同志到海边抠海虹、垂钓。

  当年6、7月间,淡水、蔬菜和粮油将要用尽时,突然刮起了大风,一刮就是十几天,运输船不能按时靠岸,首先出现了断水,有人主张用一点油机房水箱里的水,暂时渡过危机。就在这时,时任指导员高殿清及时组织召开军人大会,专题讨论“如何用水”问题。他给同志们讲我军的光荣传统,讲红军长征和志愿军战士英勇奋斗、排除万难的革命精神。想一想革命传统,比一比先烈们艰苦奋斗的事迹,眼前的这点困难,究竟算得了什么?话越说越明,理越辩越清。高指导员问大家:“我们在这里忍饥渴,为什么?”“为了作战!”官兵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高指导员又说:“对!我们任何时候也不要忘了,我们在这里是为了作战。要是不能保证作战胜利,我们在这里就没有任何意义!现在,油机水箱的水也不多了,要再蒸发一部分,很难保证战备需要。因此,我们决不能和油机争水。”“绝对不喝油机的水,保证完成作战任务!”——成为大家的心声。

  伙房缺水,炊事班试着用海水蒸米饭,米饭又咸、又苦、又涩,虽说难以下咽,但为了完成作战任务,大家都抢着吃;炊事班又试着用海水和面蒸馒头,用海水和面煮面条,他们还把萝卜埋在人造田里,尽可能多地吸收地下水分,吃饭的时候每人发两块萝卜片,既解渴又当菜。支部一班人带领大家在岛上的一个枯井里发现一些脏水,这是平常下雨时流进去的一些雨水,混浊不堪。战士们把混水全部淘出来澄清,放到锅里煮沸把细菌杀死,最后得到大半桶水。靠这半桶水,省吃俭用,全站官兵终于维持到运输船送来淡水。

  进驻圆岛第一次断水带来的困难,引起支部一班人的深思。支部大会上,指导员、党支部书记高殿清说:“党把我们放在这里,就是要我们当敌人的‘眼中钉’,如果我们连日常生活都保障不了,如何谈的上完成空情保障和战备值班任务?到时,打倒我们的不是敌人,是我们眼前的困难!”支部一班人深刻认识到,摆在驻岛官兵面前的不仅是对敌斗争的考验,还有与自然抗争的艰巨。坚守海岛不仅需要掌握过硬的杀敌本领,还要提高改造自然、适应在恶劣环境下生存的能力。从此,以海岛为家,保障空情与建设海岛,成了连队党支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这个能在0.03平方公里的岛礁上生存战斗的雷达站,就是1965年被国防部授予荣誉称号的“红色前哨雷达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