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O2O,如何在“资本冬天”御寒?
这段时间,小猪短租的CEO陈驰确实感受到资本的寒冬到来了。他身边的一些拿到天使投资和A轮融资的朋友相继在融资上遇到了麻烦,有些身边做旅游的公司正在裁员,甚至希望小猪短租能否接纳他们的核心员工;而他的一个投资界的朋友也告诫他,资本的寒冬已经来了,差不多要持续24个月,要陈驰做好“储备粮食”的准备。
资本寒冬的到来,旅游投资的频率明显下降,为了度过寒冬,旅游资本整合开始加速,OTA之间也在加速整合和并购;资金收紧以后,烧钱换流量的做法已经不现实,旅游O2O企业还能如何玩转市场?在近期执惠旅游举办的“执惠私享会”上,多家旅游业内企业的CEO和风投机构的高层,就旅游O2O遭遇资本寒冬的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资本寒冬到来了?
像小猪短租的陈驰、6人游创始人贾建强、悠比旅行创始人孙巍巍这几位创业时间不超过5年的创业者,基本都还没有真正经历过资本的寒冬,对于2002年的“互联网泡沫”、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资本寒冬的感受并不强烈。
但是作为资本行业内的人士,左驭资本董事韩泽则看得比较清楚。“很多创业公司的合伙人、CEO问我,真的有资本的寒冬吗?是不是投资人作的一个秀来压低我们的公司的估值啊。我们几个一级市场的投资人曾经探讨过这个话题,一致认为资本的寒冬是从二级市场到一级市场的穿透。”
事实上,关于资本的寒冬的节点在8月前后,那时欧美的股市、期货交易、黄金交易来看,整个大盘都是往下走的,国内的A股也遭遇了断崖式的下跌。由于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关联度比较高,很多一级市场的投资基金的LP都是二级市场的上市公司,而上市公司关注产业基金的热情从2014年9月以前的33只,上升到2015年8月的215只,之后就戛然而止。
从8月之后,随着股市的大跌和国内IPO的关闭,产业基金的关注度明显下降,8月只增加了13只产业基金,9月之后增加了不到10只,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关联性还是可以明显地看得到。“但是这次寒冬绝对不像2008年金融危机那么严重,时间持续的也不会太久。”韩泽乐观地表示。
在资本的盛夏,投资非常活跃,投资人也相对不会太理性,很多热门的项目都会去抢,难免会比较冲动。例如今年上半年超过1000万元的融资事件总和就超过2014年全年。然而,从9月以后,资本市场开始趋于理性,很多情况下投资人都保持一种观望和保守的态度,不轻易出手。
这就让那些刚刚拿到天使投资和A轮融资,又亟须下一笔投资的企业非常被动和难受,企业的创始人不免出现悲观情绪。
“资本的寒冬是我们反思和自省的好机会,我们更能清楚地看到一个公司到底是跟风做的还是真正创造价值的公司。”韩泽表示。
寒冬生存法则
戈壁创投早年曾经投资过途牛,戈壁创投的合伙人蒋涛觉得,在旅游OTA领域,在投资途牛之后,OTA的形态就很难看到机会了,即便有也都是在更细分的领域。OTA的形态已经饱和,市场期待新的模式,而现有的OTA也都是尝试在O2O上突破,例如途牛在出发地和目的地的布局就是典型的例子。
提到O2O,人们就会想到“烧钱换新用户”,很多O2O领域的创业公司就是通过烧钱的方式把线下的用户拉到线上,把线下交易线上化。然而,一旦不烧钱、不补贴,用户又回到线下。还有很多企业业务的提升严重依靠流量,因此买流量、转化流量就成为他们能否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关键。
实际上,如果烧钱可以稳固市场,这种烧钱在资本的眼中就是值得的。即便在资本的寒冬,只要能创造价值,能稳固用户,创造黏性,在资本的寒冬就依然可以烧钱。
很多创业公司在融资A轮和B轮的时候,因为资金充裕,看到更多的机会,就盲目地开始拓展业务线,分散资源,结果导致核心业务的竞争力下降;在资本的寒冬时节,对于创业型企业而言,韩泽认为就是要聚焦、补血和价值驱动。
在资本的寒冬中,本身资源有限,要必须专注,要让资本看清楚企业在做什么,突出企业的核心价值。例如6人游始终专注于定制旅游这个细分市场,尽管投资人质疑过他们的业务,认为自由行才是未来,做旅游服务是没有价值的,但6人游创始人贾建强坚持认为定制旅游找到了细分市场上某些人群的痛点,通过高质量的服务来实现价值。
对于旅游创业公司而言,花钱必不可少,任何一家公司都是缺钱的,有钱才可以干更多的事情,请更多的人进来。而在资本的寒冬,有钱和没钱的时候都要学会找钱,密切关注资本市场,跟资本市场保持频繁的互动,把企业的信息及时更新到投资人、投资方手里,让他们帮助企业争取一些新的机会,这一点很多基金都做得非常好。
在旅游行业,无论是做定制旅游、亲子旅游,还是民宿短租,在各自的细分市场中,最终还是要做出自己的价值,让用户获得好处,让用户感动,这样的商业模式才是有意义的,从根本上说,创业型企业就是要通过价值驱动去最终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