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深挖个人信贷盈利空间
本报报道,广州、上海等多个城市开始收紧个人信贷。不过,在东莞,个人信用贷款没有受到冲击,有本地户籍和经营实体,包括平安 银行 、广发银行等在内的不少银行,提供加盖单位公章的工资收入证明,仍可以获得10万元的个人信用贷款。
上个世纪九90年代,正值几大国有银行进行股权改造、向国际战略 投资 者打开大门的时候,美国部分战略投资者考察之后,提出了改进经营体系、引进融资工具的建议。他们指出,尽管国有银行的确存在着严重的主要来自于国有企业的不良贷款,但这些国有银行都面临着盈利大增长的良机。一个事实就在于,这几大行的个人信贷都非常低,如果在增大个人信贷上做出优先的安排,那么,几大行甚至会成为世界上盈利水平最高的银行。
十几年过去了,美国银行家的忠告依旧言犹在耳,而回顾中国银行界所走过的道路,不能不令我们感叹,把银行盈利点放置在个人信贷的深度拓展上,银行的做大做强才是可期待的。常识告诉我们,无论是房贷,还是信用卡贷款,抑或是大额的消费信贷,与企业信贷相比,个人信贷的安全边际要高出许多倍。有银行业内人士戏言,即使都是做经营的,个体户的信用也要高一些。相对来看,用于还本付息的个人收入遭遇风险事件的可能性低,收入高低变化的弹性更小,也因此,个人消费贷款和个体户经营贷款所面临的风险也小于企业偿付本息的风险。
一个可喜变化也正在发生,更为注重个人信贷的互联网 金融 异军突起,倒逼着大银行行为的反转。蚂蚁金服以支付宝客户的交易数据为基,管控个人的信用安全并控制风险,创新出花呗等工具加大个人信贷的投放,而腾讯的前海金融和京东的白条,也都在发力抢夺个人信贷生意。大银行如果还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企业贷款上,过度放弃个人信贷,那么,互联网金融早晚会让银行吃尽苦头。
个人信贷的盈利空间正在被各方所开拓,而大银行凭借着资金实力、品牌信誉等分食着这块蛋糕,不过,相较于互联网金融所推出的新型金融工具,大银行的个人信贷依旧残留着手续费过高、实际付息率过高、信用保障条款过严等缺点。如何降低费率,扩张信贷人群,如何充分借用个人征信系统替代过严的信用保障条款,当是大银行可改善的空间。个人信贷是实现“普惠金融”关键路径,而大银行应该更多一些“普惠金融”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