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吉林残疾女孩的成功
据报道,吉林高位截瘫女孩李斯雯今年高考考出了语文114分、数学146分、英语137分、理综261分,总分658分的好成绩。她个人表示,希望能上北师大去学心理学,将来做心理辅导。她的父母表示,无论如何要陪伴着她北京读书,去实现她的梦想。
李斯雯这样的现代励志故事,总有媒体乐于传播的。而从其班主任口中,更有概括性话语总结,指其成绩缘于她有颗感恩的心。这一点,李斯雯颇含深情地表达了对学校、老师、同学,以及父母的感恩。
励志,还感恩,满足了所有的媒体所有的传播热情。人民日报官微亦加以转载,在下面是更多的评价与讨论。当然,赞扬如期而至。@新建县微报不加掩饰:“我感慨,生命因为坚持而辉煌,人生因为有目标而坦然!”
感动纷纷,然而,虽然父母付出了不放弃的努力,可谓十年辛苦不寻常,但言论场上,仍是感慨身残志坚的女孩,将其当作现代教育的成功故事。倒是@双木水清嘀咕了一句:“希望教育部门能以人为本地关心我们残疾考生。让我们的残疾考生能进入适合她们发展的专业院校。”
不过,对于残疾女孩读书,仍有网友表示忧郁。@海岛愚公认为:“似乎盲目执著于考大学。毕业以后想去做什么?继续深造,从事研究工作?”@make小麦子则另有关注点:“未来 4年,如果不是北大毕业,就相当难找工作了。”
高位截瘫女孩成就了许多人难以企及的梦想。但梦想实现之后的一切辛酸,却鲜有人问津。举家近乎悲壮的奉献精神,创造了一个高考奇迹。十多年的家庭生活,围绕着一个瘫痪的孩子,所有的悲欢又都围绕着高考指挥棒,这样的家庭生活本已失去了正常的温度与航向。
让一个家庭孤军奋战支撑一个孩子的高考梦想,在功成之日,众心称赞,却不看到背后的辛酸,显然是有问题的。而只看到一个孩子与一个家庭的悲欢,也是有赞扬性遗忘。
中国还有多少残疾孩子挣扎在梦想边缘,可由于家庭条件,个人天赋,而无缘于梦想实现。如何帮助残疾孩子与其家庭从悲壮性励志之旅中解放出来,到了寻求制度路径解决的时候。
让每一个心怀梦想的残疾孩子,都能有自己圆梦的空间,让每一个遭遇困厄的家庭能够得到制度救济,得到社会公益的眷顾,则我们必然会涌现出更多的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更多的家庭也不会因为一个孩子的高考梦想,而失去了一个家庭其他所有的梦想。这应是我们不断从吉林残疾女孩的成功中所应咀嚼出来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