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美国制造业回归

27.11.2015  20:10

2015年,美国波士顿顾问公司(BCG)发表一份题为“全球制造业的 经济 大挪移”报告指出,中国制造成本已达到美国的96%,与美国相差无几。

本报报道,最先感受到这则消息震撼性,并有着现实体会的,是有着“世界工厂”之称的东莞——不少前去美国 投资 的东莞企业甚至做了两地成本的详细对比。他们对比发现,除了人工成本,美国已经在土地、水、电等方面低于东莞。

其实,中国制造业成本赶超美国,已不是一件耸人听闻的 新闻 ,早在几个月前,前工信部长李毅中在一次论坛上就曾表示,中国制造业成本近年来上升明显,目前已经达到了美国制造业成本的90%,珠三角、长三角更是达到美国制造业成本的95%。

就此,长期研究东莞经济的著名专家林江教授认为,东莞制造业成本和美国相比,在人口成本上依然是偏低的。不要过分夸大美国制造业回归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但东莞还是应认真评估美国制造业回暖对东莞制造业影响,尽早准备应对预案。

因此,以怎样的方式和心态来面对这一事实,更为关键。制度经济学认为,一件产品的总成本由两部分组成: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生产成本由要素价格构成,是直接的、看得见的成本。而交易费用,则指人与人之间打交道的各种费用,包括搜寻价格的费用、谈判的费用、监督和执行契约的费用,以及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企业与社会打交道等费用。

按几天前去世的制度经济学巨匠诺斯的说法,这一部分费用可统称为“制度运行的成本”。虽然和美国相比,交易费用方面中国一直居高不下,但至少在几年前,在生产成本方面,东莞和中国还是具有一定优势的。但近几年,随着人工、能源等成本的增长,这一部分优势都正在急剧丧失。这种情况下,难怪越来越多的美国企业和跨国公司重新将产能向美国配置。

这些企业之所以重新向美国配置产能,原因很简单。虽然美国人力成本比中国更高,但是,其市场经济高度发达、法治完善,社会诚信、制度运行成本低廉,导致企业的交易费用低了一大块。

而反观中国,因为垄断管制、腐败浪费、基础设施低效等各种原因,制度运行费用远远高于美国。而这些交易费用,最终又通过各种附加在产品上的税费体现出来。那么,如何降低社会的总体交易成本,归纳到一点,就是深刻而彻底的转型升级,就是加快市场化改革,破除各种垄断管制,减少价格扭曲,降低企业的各种杂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