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人力资源的双面困境

05.03.2015  11:44

东莞时间网讯 用人市场上存在着低端岗位和高学历人才错配,“招工难”和“就业难”构成当下人力资源的正反面。

南方日报》报道,节后,东莞石排镇企业人才市场需求旺盛,根据石排人力资源分局的调研预算,该镇企业节后缺工人数约1.5万人,不少企业争相提薪引才,其中普工月综合收入达3000~3500元左右,有企业虽涨薪10%,但少有人应聘,多数求职者称普工难有前途,仍在观望。

企业年后遭遇“招工难”,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而是近年来中国很多地区,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每年都在上演的“例牌曲目”。某些劳动力密集的企业,还因为招工难现象迟迟无法得到化解,以至于不得不将到手的订单白白放弃。发生在石排镇的企业人才需求旺盛,也就是这一用工趋势下的折射。

从直接原因来看,这一现象的发生,和人口红利逐渐耗尽、人口老龄化有关。随着出生人口高峰的过去,劳动人口逐步缩减,似乎是一个定论。不过,这个结论,难以遮蔽另一个事实就是:与企业“用工紧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也同时成为让官方头疼的新热点。数据统计显示,2014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727万,为历史上最多的一年,这也让2014年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就业压力最大的一年。

这就是说,一方面是很多地区和企业正在承受着东莞石排镇某些企业所面临的那种用工紧张、招工难,另一方面,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却赋闲无事,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陷入“就业难”。这种矛盾的现象,显示出中国经济正处于产业结构失衡的状态之中。这种失衡状态说明,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产品和服务智能化、知识化、专业化程度的提升,以往那种低技能、低知识、低素质的劳动力,越来越不适应今天的劳动力市场。而令人遗憾的是,基于中国产业升级的滞后、社会政策开放程度的缓慢,以及高教改革和劳动力素质的限制,经济体在这一阶段很多应该出现的更复杂、更精细,要求更高的用人岗位,迟迟不能创造出来。这就使得用人市场上存在着严重的低端岗位和高学历人才错配,“招工难”和“就业难”,构成当下人力资源的正反面。

要破解这种双面困境,从“招工难”角度看,随着80后、90后为主体的“第二代农民工”的登台,以往用工环境中的那种低工资、低保障的状态,显然到了必须被终结的地步了。不同于他们的父兄,当下新一代的“农民工”,已经突破了以往那种“挣票子、盖房子、娶妻子、生孩子”原始谋生诉求,而上升到注重权利与尊严的更高层面。这个时候,企业和地方政府如果还仅仅只是给他们加点工资、改善一下伙食、开辟间“夫妻房”,而对他们融入城市、追求平等的社会诉求不闻不问,那显然是“鸡同鸭讲”。事情发展到最后,新生代们“用脚投票”,“招工难”也就势在必然了。

而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更开放、更平等的社会政策恐怕是第一位的。唯有积极开放以往禁止进入的经济和社会领域,比如NGO、NPO、垄断产业、垄断部门等,才能容纳更多的劳动人口,同时满足公众的社会平等诉求。其次,鼓励创新创业,也是中国为解决当下结构性就业矛盾必须力推的举措。中国经济要增强创新驱动力,中国社会要转型,必须依靠成千上万的创业者积极发挥创造性和能动性,去寻找转型的路径和突破口。从单个个体看,人们大多都会以失败告终,但从群体看,在巨量的试错过程中,自由总是会获胜,也总是会为未来探明突围的方向和可行的路径,从而为中国经济和开放社会“杀出一条血路”来。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政府更开明、更富前瞻性的政策,永远是必不可少的基石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