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讲好北京“人口故事”

16.03.2016  07:52

外来人口返乡 北京春节再现“空城计

  冯奎

  北京正在向世界城市进军,它的许多“故事”都具有全球关注度,“控制人口”就是其中之一。北京市曾多次设置人口调控红线,但一定程度上讲,北京的“人口故事”讲得并不好。最为人知的事实就是2004年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到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然而,到2009年底北京人口规模已达1860万。北京2015年常住人口是2170万,在新的五年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万以内。这个“人口故事”还要不要讲?怎么讲?国内外都很关注。

  在国际化大背景下,北京“人口故事”不但要讲,还要多讲。“人口故事”对北京不仅很重要,并且有超强的国际关注度。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城市都有了2030年规划,这些跟北京一样的超大型城市,大都面临着如何应对人口减少、少子老龄等问题,他们在规划中都讲了他们的人口故事,只不过跟北京的语境有着鲜明的差异性。新德里、墨西哥城等首都大城市跟北京面临着类似的大城市病,但这些城市的发病原理、治病方法又不相同。我去这些地方访问,他们非常关注北京的做法对他们有什么借鉴。

  首先,讲好北京的“人口故事”要有科学性做支撑。上海交通大学一份研究报告根据城市科学的关键词进行统计,2005-2014年论文热点关注城市的第一个就是北京,其次是香港、纽约、上海。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专家学者的研究,有利于北京更加全面地认识人口的复杂性、挑战性。智库的建议能在北京“人口故事”上发挥更多的作用,为决策提供全面的支持。“人口故事”是复杂的巨系统,需要进行长时间、综合性的战略研究与规划。

  其次,“人口故事”需要从京津冀协同发展乃至在更开放的视野下去讲。现在讲控制北京人口问题,跟十几、二十几年前明显有了不同的坐标系。京津冀要放在世界级城市群中去看待,而北京则应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来看。京津冀需要建设世界级城市群,需要共同提升竞争力。

  随着产业、交通、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北京周边中小城市将有较大的发展,有利于首都人口分流减少、有利于周边中小城市成长壮大。但我们现在讲北京“人口故事”,很大程度上还只围绕北京。对于人口合理分布之后,在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促进京津冀1亿多人口发展方面的综合的、深远的影响,讲得还太少。特别是河北的许多城市没有加入到北京“人口故事”的叙事之中。

  第三,人们愿意听、愿意接受的“人口故事”,还得透出一股浓浓的人文情怀。人口这个词,既要从大数据、整体角度去看,也要从具体的、个体的角度去看。既要从统计学上理性地分析那些数字,还要从感性的角度去体察人口、家庭、就业等问题的“温度”。例如北京“人口故事”里必然联系着产业、功能,讲产业、功能可以用“疏解”,但对于人口控制,这个词显得生硬。

  政府部门也不能只从工作角度讲为什么要控制人口,而应把“话筒”让给来自各行各业具体的人。会有许多声音支持人口政策,也会有一些群体或一些人暂时不理解,对此也要有包容的心态。▲(作者是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