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妮妲” 东莞这群人专业追风72小时!

03.08.2016  23:40

“妮妲”来袭,情况紧急!

有这么一群人

他们始终在一线

顶着风雨、彻夜坚守

只为给东莞人带来一手消息与预警!

他们就是坚守台风一线的 新闻 工作者!

台风带来强降雨,东莞报业全媒体记者郑琳东在上东国际附近采访受灾情况

全媒体记者程癸键顶着风雨在威远岛海岸边采访

台风过后,虎门镇河水倒灌,全媒体记者程永强在现场拍摄

全媒体记者程玮坚、程癸健走访虎门大桥附近海滩,了解台风过后附近的受灾情况

2日8时许,获悉台风转向东莞脱险后,守候了一夜的程玮坚终于撑不住,在沙发上打了个盹

8月2日,虎门大桥下威远炮台旧址,记者郑家雄采访台风现场

2日凌晨,全媒体记者张安定用手机写稿,当时三防指挥部仅有 东莞日报 一家媒体坚守

2日凌晨,全媒体记者李金健在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通宵值守,现场发回台风最新进展消息

台风“妮妲”已经走远,但就在这个多年来首次正面袭击珠三角的台风来临之前, 东莞报业全媒体团队 提前预判,把握好全媒体运作规律,排出多路记者前往一线,全程跟踪,与后方编辑分工协作, 在短短两天时间里就创造了5个“10万+”点击量的新媒体文章。

东莞时间网官方微信更是实现了关注台风的24小时直播, 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台风预警信息,提醒市民备战台风,帮助市民应对台风应急抗灾。

直击·背后的故事

程癸键:彻夜出击 两赴虎门 三上威远

据气象部门预计,14级台风“妮妲”极有可能在珠江口登陆,虎门、长安等镇街将会是东莞直面“妮妲”的最前线。8月1日采前会后,我主动向报社部门领导请缨,前往虎门采访。

到达虎门后,我和同事郑家雄、程永强、程玮坚一道,彻夜出击。我既当司机又写文字,当晚一赴长安,两赴虎门,并在夜间10点、凌晨3点和第二天中午,三登威远岛,上海岸,下河堤,蹚深水,在台风登陆前后,为新媒体中心及时发回多篇报道。

此次台风采访,我有两点体悟:一是零距离见证了东莞市委市政府领导对市民群众生命安全的绝对重视,二是深切感受到了东莞日报全媒体团队的高效运作、分工协同和密切配合。  

林朝丰:从未停止过脚步

作为本次全媒体报道小组的一员,从8月1日下午开始,我几乎没有停止过脚步。

2点半奔赴三防指挥部获取“妮妲”最新的信息和市里的防御部署,21点紧跟市长的步伐到立沙岛和洪梅镇了解当地防御措施,次日凌晨3点半,与同事换班前往三防指挥部紧盯“妮妲”的动向和对东莞的影响。

在20多个小时里,我都努力在第一时间将关于“妮妲”的最新信息传回后方的全媒体编辑部。新媒体发布的报道点击量节节攀高,证明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程玮坚:见证“风”回路转的奇迹

8月1日18时35分,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抢在台风登陆之前赶到东莞虎门新湾,现场督导我市部署防御台风工作。市领导吕业升、梁维东等也在现场进行了具体工作的部署。这是我在虎门接受的第一个采访任务。

1日凌晨至2日早上,我守候在虎门,一方面密切关注台风动向,另一方面也在联络各镇街、部门,获取最新的防御台风、转移群众的信息,及时向报社总部传回文字、图片资讯。

2日早上,“峰”回路转的一幕发生了!台风绕过东莞奔向广州、佛山。我们欢呼雀跃的同时,又接到了下一个任务,原地留守,采写台风过后我市抗灾复产的最新资讯,于是,我们又开始在大雨和积水中跋涉。

张安定:连续奔波20多个小时

8月1日晚上,经过一天“奔袭”,我和郑琳东从韶关返回东莞。工作群里,同事们都已经散到一线,进行相关采访,我已做好随时“出战”的准备。果然,回家还多久,就得知市领导要到市三防指挥部的消息。

三防指挥部是全市防台风的“中枢”,各种权威消息的集散地。顾不上冲凉,我便和琳东分头赶了过去。

这时已经是晚上11点了,三防指挥部灯火通明,市领导实时研判台风走向,不时连线部署防御工作。我边听边用手机写稿,很快就发回《记者深夜直击三防指挥部:市长值班督战台风防范工作》等稿件。

东莞时间网等新媒体及时予以发布,起到了稳定军心的作用。

凌晨2:30分,台风防御工作部署完毕,隐患排查也基本完成,大家稍微松了一口气。回到家里,已经是凌晨3点多了。从早上6点赶往韶关,到再次回到家里,已经奔波了20多个小时。

李金健:“追风”72小时 

7月30日17时,“妮妲”在距东莞1500多公里之外的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作为气象跑线记者的我就将其“锁定”, 这也开启了我连续72小时的“追风”历程。

面对来势汹汹的“妮妲”,整个报业集团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迅速组成报道团队,前方记者与后方新媒体编辑团队联动,打破常规,开通新媒体滚动直播,及时更新权威信息,服务全体市民读者。

2日凌晨,我赶到位于市气象局的东莞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与气象局的专家们彻夜值守,追踪“妮妲”,将最新的风情雨情和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第一时间发回后方。

从“妮妲”的生成到离开,在“追风”的72小时里,我一共采写《台风最新消息!最高等级:东莞发布台风红色预警信号》等10多篇稿件,其中收获了不少感动,这种感动来源于所有仍坚持在工作岗位上的各行各业的人们书写的“最美”和“力量”。

郑琳东:新闻在召唤,本能使然 

1号早晨五点多和同事安定去韶关出差,当晚9点多赶到报社便投入防台风的报道,10点多,当我在南城步行街拍摄风雨中的市民时,忽然接到采访通知,市长检查完镇街防台风工作后,正在三防办值班“督战”台风防范工作。而接到的采访任务到完成已凌晨3点多。

2日一早,陆续接到采访通知,没有任何犹豫,背起相机继续投入战斗,受灾之地,恰恰是摄影记者需要奔赴之所,因为职业在驱使,新闻在召唤,本能使然。 

程永强:一手撑伞,一手拿相机 

在这次大家全力协作的报道中,我有幸被派往前线虎门,与同事一起并肩作战。

8月2日晚凌晨一点四十分,我们从市区出发,分两组。我和文字玮坚驻守虎门宣传办,紧盯电脑屏幕上台风的路径,并不断关注该镇官方信息的发布与应对台风的作为。凌晨3时35分,台风在深圳大鹏登录,我更加绷紧了神经,不断观察外面的情况。

2号早上,我和玮坚留意到镇区出现了河水倒灌的情况,立马奔赴现场,并将这一信息知另一组同事,赶来支援。到达现场后,发现河水不断倒灌,路面积水越来越深,当时刮起大风,雨量不断加大,为了相机不被淋湿,只好一手撑伞,一手拿相机,趟水拍摄下大量照片,发回给后方的编辑。

郑家雄:对这座城市充满热爱 

在台风没来之前,我们已做好一切准备,身体上和 心理 上。因此在整个采访过程中都处于高度亢奋状态,忘记了凌晨采访的饥饿和疲惫。虽然台风没有正面攻击我们,但带来的大风大雨也给虎门制造了不少麻烦。

东莞是福地,原因不仅在于天时地利,更重要的是,全体东莞人无论本地或外地都对这座城市充满热爱,以及庙堂上从市领导到村干部、民间中从老板到员工的恪尽职守。

总结

“妮妲”被认为是近十年正面袭击珠江口最强的台风。如何及时、准确、真实回应社会关切?又如何把党委政府发布的权威信息第一时间传递给千家万户?

我们提前进入一级响应,选择36个小时坚守,从1日早8时到2日晚6时,兵分五路,通宵值守,深入抗风救灾一线,直击东莞各方面的应急举措,采访群众转移、渔船回港、受灾群众安置的生动场景,记录了台风面前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诸多感人事迹,并及时、准确、详实传播了三防信息,赢得了全城防御台风20多条预警信息的“首发”、“一发”。

——东莞日报时事新闻部副主任高志全

向坚守在一线的新闻工作者致敬!

你们辛苦了!

暑运过半 各部门积极保障旅客平安有序出行
  新华社北京8月1日电(记者樊曦、周圆)2023新浪广东
郭跃文 张造群 张冰: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社会科学院
丁晋清: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法治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社会科学院
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26万个
  新华社北京7月26日电(记者王优玲、潘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