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姐弟上山扫墓中暑晕倒 姐姐不幸身亡
“快来救人啊,有人晕倒了,在南门大桥北面的山坳里,请快一点。”4月1日下午2点多,宁海110报警电话传来一位老人急促的呼救声,因为信号不好,通话断断续续的。老人具体位置还没说清楚,电话就断了。按照老人模糊的描述,民警判断,他所的地方应该是跃龙山,110与120急救站联动执行任务,迅速驶往现场,但找遍了附近的好几座山,还是没发现病人。再拨打报警电话,无人接听。
晚上8点多,搜救人员在宁海范家的杨梅山接近山顶处找到了一位正在慢慢爬行的老伯,姓吴,76岁,是从杭州来宁海扫墓的,报警电话就是他打的。
“快去救救我姐姐,她晕倒了。”吴老伯喃喃地重复道,但他仍然说不清姐姐所在的具体地点。
直到半夜11点左右,搜救人员才找到了吴老伯的姐姐,遗憾的是,老人呼吸已经停止了。
接到报警有人在山上晕倒
搜救八个多小时找到两位老人
昨天,钱江晚报记者联系上宁海县120急救站,参与搜救的急救医生张林松讲述了搜救经过:
4月1日下午2点多,我们接到110联动任务,接到报警,有人在南门大桥北面山坳晕倒,需要急救,但具体位置没有说清。
当天的最高温超过30多度,晕倒在山坡上,如果不能及时找到会很危险。根据多年的急救经验,上山救人往往会在“找人”的过程中浪费很多时间,所以一上车,我就用车载电话联系报警人想确定事发地点,但是,电话无人接听。
根据报警电话的线索,应该是跃龙山,但仔细搜了整座山,也没找到晕倒的病人,搜索范围扩大,搜救人员也在陆续增加,最后大概有七八十人参与搜救,跃龙山附近的山都找遍了,还是没有找到。
我们多次尝试定位报警电话,都搜不到电话信号。时间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太阳晒得地面有些烫脚,搜救人员又热、又饿又着急,但也顾不上了,猜测晕倒的人可能是来扫墓的,我们就连着找了多个墓地,但还是也没见人影。情况越来越危急,只能不断扩大搜索范围。
天渐渐黑了,晚上8点30分左右,在距离跃龙山直线距离5公里外的杨梅山近山顶处,搜救人员手电筒一明一暗的光引来了一阵虚弱的求救声:“我在这里,救命!”
走近一看,是位老伯伯,急救人员立即对他进行抢救,老人有了些精神,他说报警电话就是他打的,“快去救我姐姐,她晕倒了。”但姐姐晕倒的地点,他也说不清了。
老姐弟结伴上山扫墓先后晕倒
其中一位找到时已不幸身亡
急救车将老伯送到宁海县第一医院,其他人员继续搜救。半夜11点左右,老伯的姐姐找到了,也在这座山上,遗憾的是,老人已经停止呼吸,全身冰冷了,医生猜测,可能是中暑后长时间休克导致的。
这位老伯姓吴,今年76岁,定居杭州,每年清明都会回到宁海,和姐姐一起去父母及祖宗的坟前祭奠。
今年清明前天气特别好,吴老伯提前几天赶来,4月1日早上8点多,他和79岁的姐姐一起上山扫墓,但两人年纪都大了,吴老伯对宁海又不熟,迷路了。
中午过后,两人走到杨梅山的半山腰,吴老伯忽然两腿一软摔在地上,他叫住走在前面的姐姐,只看到她慌张地转身朝他走,便失去了知觉。
吴老伯再醒过来时,只见姐姐晕倒在距离自己不远的地上,他赶忙掏出手机报警,但他不知道自己所在地点,凭着感觉说了大概位置。
当时太阳正毒,吴老伯担心等待救援期间姐姐有危险,就强撑着爬起来在周围找人帮忙。没走出去多远,他眼前一黑,又晕了,还摔了一跤,手机也摔了出去了。
不知多久,吴老伯醒了过来,他使出全力呼救几声,没人应答,想再次报警,却找不到手机,他已经虚弱得站不起来,只好慢慢地爬着找手机。晚上8点多,还在慢慢爬行的吴老伯遇到了搜救人员。
经过急性冠脉造影,医院初步诊断吴老伯为心肌梗死,幸好抢救及时,暂时没有生命危险,在家人的要求下,宁海120连夜把他送到了浙二医院。
提醒
中老年人扫墓要有年轻人陪同
早上血液粘稠易晕倒,最好10点后出门
“宁海的山比较多,几乎每年清明,都会遇到因扫墓而拨打120求救的。”急救医生张林松说。
张医生建议,中老年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相关疾病及症状的,清明外出扫墓时,最好选择在10点后出门,因为早上七八点时人的血液比较稠,如果雾气重,山里的尘雾颗粒又较大,容易引发休克甚至猝死。
“中老年人外出扫墓,一定要有年轻人陪同”,张医生强调,像这两天的高温天,万一中暑休克,家人不要慌,立即报警,等待救援时要把中暑患者抬到有阴凉的平台上,解开上衣口子,用水擦拭患者的脖子、胸口、胳膊等来降温,如果手边有清水,可以少给患者喝几口。
另外,清明期间百花盛开,有严重花粉过敏症的人,尽量不要外出,如果有哮喘等病症发作,及时向医院求助;扫墓时尽量穿长衣裤、鞋袜,防止不明昆虫叮咬,对于不熟悉的野菜、动物肉、果子等,不要随意采摘食用。
本报通讯员 王晓燕 本报记者 李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