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共议养老话题:我们要怎样养老?

14.03.2016  10:44

  明天,我们怎样养老?谁来养老?

  这两个问题,恐怕很多人都自问过,或是求解过。

  每个家庭都有老人,每个人也都有老的那一天。年轻人牵挂的是父母能否安度晚年,老年人担忧的是何处安放自己的晚年。

  据统计,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人有2.22亿,占总人口16.1%,预计2025年突破3亿,秒针每跳动3下就新增一位老人。

  面临老龄化与少子化交织的复杂情形,养老问题成为众多“四二一”家庭的隐忧。今年两会上,“”话题依然热度不减,更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话题碰撞出新火花——我们想要的养老服务新供给是什么?如何让更多老人生活得有质量有尊严?

   一位女儿的担忧:

   外地打拼,父母怎么办

  全国人大代表、宁波维科家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员工杨晓霞,已在宁波工作生活了整整17年,但作为一个女儿,始终有份牵挂。

  她的父母住在老家江西上饶,当20岁的杨晓霞离开家乡来到浙江时,父母仍在壮年,如今,父母已近60岁,今年过年回家时,杨晓霞代表开始考虑起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自己在外地打拼,父母怎么办?

  “养儿防老”一直是国人的传统思维,但社会发展到今天,却是子女“远走高飞”,“空巢”成了一种普遍状态,农村尤甚。“谁无父母?谁不会老?”杨晓霞代表不禁问。

  “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每个人都要走向老年。”杨晓霞代表说,“老有所养、子女绕膝、其乐融融,应该是每个人的期盼。

   一位父亲的思考:

   选择多种养老方式

  近年来,随着独生子女父母群体相继步入老年,养老问题已是“四二一”家庭无法绕过去的大现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全国政协委员、杭州市政协副主席赵光育坦言:现在社会竞争压力那么大,孩子们都有自己的事业,很多家庭的子女还在外地求学、工作,照顾老人的确很难。也不能说他们不孝顺,的确没有更多时间来照顾。

  “与三五好友小聚时,我们常常聊起,以后我们最终的落脚点,肯定是某处养老机构。”赵光育委员认为,“去哪儿养老”是很多家庭的心头结,现在政府在社区养老配套建设上不断增加投入,各种软硬件设施水平也在提高,像杭州不少社区就办起老人食堂,推行居家智慧养老,各地也在推进养老机构建设,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接受新的养老方式。

   一位村支书的探索:

   居家养老中心如何吸引人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海宁市华丰村党委书记朱张金,用一年的时间回答了自己去年在代表小组讨论时提出的问题:不少村子都有养老中心,但很少有老人愿意住下去,一般都是来吃个饭就走了,养老中心到底该是什么样?

  如何建立一个低成本但老百姓可以接受的居家养老体系呢?就在上个月,华丰村建成了一个“互联网 医养”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怎么联?怎么养?朱张金代表说,以生命体征监护管理系统为例,就是通过互联网和智能床垫连在一起,村里购置了12张智能床垫,其中10张放置在有需要的村民家中,两张放置于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老人睡在智能床垫上,生命体征就会实时显示在监护系统和家属的手机上,无论家属在哪里,只要有网络,就能实时了解家中老人的健康状况。

   养老服务亟待新供给

  3位代表委员的担忧、思考、探索,其背后反映出的,正是养老产业发展滞后、养老服务供给不对路的共性问题。

  当前,我国的空巢老人已超1亿,80岁以上老人有2400万,尤以农村老人问题突出。

  杨晓霞代表认为,作为子女,每个人都有义务向父母行孝道,除此之外,政府有关部门也要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多为老人提供所需的养老保障服务和精神文化产品。

  如何让养老服务更精准更有效?就杨晓霞代表的观察,由于农村大多是留守的老人和小孩,健康保护意识缺乏,老人患病难以发现于萌芽状态,使“未病”变成“已病”,所以预防疾病是关键一步。就在全国两会前夕,她还去宁波镇海专门考察了“居家养老”模式。在那里,区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为有需求的老人每月提供不少于20至30小时的服务,内容包括家政服务、生活照料等,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套餐式服务,就像在养老院一样。

  “变‘空巢’为‘暖巢’,这是一种与敬老院等养老模式完全不同的新探索,我觉得更符合中国人的习惯和现状,希望也能在农村推广。”杨晓霞代表说。

  针对农村养老这个新课题,朱张金代表认为,在具体运行中,农村养老要注重挖掘现有资源,比如和村里的“好人好事银行”相结合,鼓励党员、团员、志愿者及广大村民互帮互助,倡导人人奉献,人人享受。

   朝阳产业怎么火起来

  在赵光育委员看来,服务亿万老年人的“夕阳红”事业,是一个朝阳产业,但是现在还不红火,社会力量远没有激活。

  “对于开办养老机构,老观念认为这是政府的事,而政府只能‘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实际上养老事业也是全社会的事,只要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做好政策配合,吸引民资介入,这个产业前景无限。在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中,社会力量都大有可为。”赵光育委员认为,迫在眉睫的是激励政策的大门怎么开?开多大?

  赵光育委员调研发现,有不少民营企业家表达了投资养老事业的想法,可当他们摸清“底牌”后,就望而却步了,他们往往因为民办养老院用地成本高、优惠政策力度不大、法律条款不够健全等原因而打消了念头。今年,赵光育委员对解决民办养老机构用地、用房问题提出了提案,希望国家层面对养老机构用地、用房方面能有优恵政策,降低民办养老机构运营成本,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产业。

  “”难免就会伴随着“”。根据统计,目前,我国70%以上老人患有慢性病,失能半失能老人近4000万。赵光育委员认为,养老牵系着“”“”,每一个方面都有大文章可做,重点是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给出吸引人的支持政策,推动社会力量共同发展养老事业。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如歌中所唱,但愿每个人的晚年从容而来,养老话题不再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