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政协委员建议撬动民间资金开发“古村落”

20.07.2015  10:57

■民俗巡游队伍行走在古色古香的南社古村。资料图 郑志波 摄

东莞时间网讯 7月18日上午,市政协委员梁海潜、茶山政协小组代表陈锦明和市文广新局、市旅游局负责人走进政协议政厅之焦点访谈,畅谈如何保护和利用我市古村落。

多数古村年久失修破损严重

据了解,东莞的古村众多,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十余个有代表性的较具规模的古村落,这些古村落最古老的始建于元代,最近的也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其中部分保存完好,多数为明清古建筑。不过,这些古村落大部分都因为年久失修,损毁程度不一,有的还比较严重。同时原居民撤离,出现了严重的“空心化”,古村落文化流失随时光消逝,保护步履艰难。

市政协委员梁海潜说,东莞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在东莞市东北部(生态产业园区、茶山镇、石排镇等)沿线分布了众多人文资源,特别是古村落。但是,东莞古村落的保护现状非常令人心忧,很多古村处于越来越破败的境况。修缮资金又严重缺乏,且开发成效甚微。

“东莞南社等有名的几条古村保护得不错,其他的很不够。”  梁海潜说,这让东莞人越来越没有办法“寻根”了。为此,他专门提出提案保护古村落,以增强东莞人的凝聚力。

南社等古村落发展尚有资金缺口

南社是东莞的一张名片。其实,较早以前,古村落的保护就已经进入规划阶段,邀请清华大学城市规划建设研究院编制《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南社古村建筑群保护规划方案》,又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旅游研究与规划研究中心编制了《南社古村落旅游开发概念规划》与《南社古村落旅游开发建设计划》。

茶山镇政协小组代表陈锦明说,茶山出台了多个措施,对南社94处建筑登记挂牌,做好保护措施。去年,南社一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今年1-5月已超过了30万人次,已形成了品牌。近年来结合东莞“古村落生态”旅游,镇村在维护力度大,但目前尚有资金缺口,希望市有关部门适当支持。

“古村落在东莞是宝贵的资源。”陈锦明说,在茶山有古村落,周边镇街也有,如何获得资金在保护基础上利用,值得思考。

政府出台政策撬动民间资金参与

梁海潜建议,希望市里有一个统筹部门,把古村划定来加以保护。首先政府可进行适当的资金扶持,或出台一些引导的政策,以撬动民间资金的参与。

市文广新局、市旅游局负责人对此均表示了赞同。市旅游局有关负责人黄劲超说,关键是开发旅游过程中,要保护而不是破坏文物。

大家纷纷认为,东莞目前还是应该把现存的古村落保护好,再图谋长期的利益。在保护和开发过程中,可先进行集中整治,解决迫在眉睫的建筑修缮、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再通过旅游开发等模式引入社会资金。

但在引入社会资本前,要对古村落的价值进行定位,对开发商、游客和村民的行为进行规范,要理顺各方权益,建立起利益相关体投资受益的机制。

大家建议,要打造东莞“古村落生态”旅游片区。加强政府对东莞“古村落生态”旅游片区发展的规划引导,完善扶持的政策体系。出台鼓励性政策,资助和支持片区的发展。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该片区,按市场规则建设运营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