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建议珠三角城市群“抱团治霾”效果更好 

27.05.2014  11:36

人民网广州5月27日电(钟哲 刘圆)作为全国第一个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的示范区,广东在雾霾治理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近日,三位广东省政协委员做客《界别圆桌汇》节目,探讨雾霾治理的广东经验。广东省政协委员、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李适宇认为,珠三角城市联防联控、"抱团治霾"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

雾霾治理没有属地之分

"河流还有一定的边界,但是空气是没有边界的。广州的空气可能一下就跑到清远去了。"李适宇表示,环境管理工作一般采取属地管理模式,各地市分别治理,但是大气污染具有无边界、可流动的特性,光靠单独一两个城市治理的话,效果不明显。

李适宇认为,由于珠三角城市同处广东省内,在行政协调方面相对简单,这是珠三角城市群实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优势所在。"城市合作,规划和发展产业,从而带动周边城市。在这种大的战略方向下,会产生更大的协同效应,环境保护的工作才能做得更好。"

广东省政协常委、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所长龙丽娟认为,广东省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龙丽娟表示,广东是全国第一个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的示范区,也是第一个将PM2.5列入空气质量评价,并且向公众发布数据的省份。下一步,广东要继续加强联防联控,做好产业转移,调整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规划城市“风廊”有助吹走雾霾

最近,上海、杭州等地提出了以风吹霾,在城市中腾出“风走廊”的治霾方案,试图用“穿堂风”来吹走雾霾。在节目中,李适宇表示这种方法在理论上确实有助于减轻大气污染的情况。

李适宇认为,大气污染的形成包括内因和外因,产生污染的污染源是内因,而区域内的空气流动则是一种外部条件。在污染源一定的情况下,有更多的空气流动,那么在区域内的大气污染会被稀释,能够起到一定的治理效果。

比如广州的珠江,大概是一个300米宽的开放空间,如果沿着江边造一些高楼,在某种程度上就阻碍了南北方向的空气流动,可能造成局部的污染物聚集。”李适宇表示,在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如果留下足够的开放空间,确实能利用自然风带走城市上空的污染物。

李适宇还补充说,这种“穿堂风治霾”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并不是说在家里面打开门窗就可以吹走雾霾。“因为在一定的区域内,整个空气里都是污染物,无论风怎么吹都是一样的。市民不要以字面去理解这个‘穿堂风’。

李适宇在节目中详细介绍了珠三角城市群抱团治霾的好处。宋翩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