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涞:高考作文命题导向该有所改变

09.06.2015  13:29
每年高考,媒体和公众关注点的重中之重,毫无疑问是作文。每当各省的作文题面世,总能引发大量的讨论。这

每年高考,媒体和公众关注点的重中之重,毫无疑问是作文。每当各省的作文题面世,总能引发大量的讨论。这种现象不单因为作文是个人人都能说上几句的话题,还因为时代思潮要借这个全民关注话题冒一下头。

从近些年大众对各省作文题的评价来看,总体贬多于褒;而从近年形成的“高考体”作文对学生的影响来看,损多于益。高考作文的命题导向对形成这种雕琢的、虚浮的、言不及物的“高考体”文风,不可谓关系不大。

日前微信朋友圈里流传着两篇小文,一为《法国高考试题(2006—2014)》,一为《清朝最后一次科举试题》。众人看完都不免发出“纵比、横比,都不如人”的感叹。更有人评论道:“科举题处于考察应试者对于历史、民族、社会、国家的认识,法国高考作文则是站在了重新审视人类文明价值的高度,我国现在的高考作文题还处在城乡结合部的心智水平。

这么说不免偏颇,要知道自古科举的考察对象都是人群中绝对的智力精英;而西方国家职业教育的发达,分流了大量人群,致使参加考试以获取本科教育资格的人群,素质已然相当之高。拿当今中国高考与之做纵横比较,本不恰当,但不意味着现下的高考作文出现的问题可以被接受。

从命题方面讲,“话题作文”自出现至今,已经走入一个死胡同。当初刚出现时,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的开放式姿态给了考生很大的发挥空间,然而随着应试技巧的逐步总结,这种命题形式反而成为写出无意义文章的根源所在。加上近来所给之话题大面积出现“读者、意林式”、“禅师式”的材料,应试文章更进一步呈现出虚头巴脑,观点无可无不可的状态。

当下高考作文命题的导向已经严重异化了中小学的作文教学,从日前报社邀约的中小学生对高考作文题的游戏之作当中,竟能依稀发现“高考体”的影子。当下的中学生几乎很少有机会去畅写情真意切的文字,更不用说表达对事物标新立异的见解。

作文教学作为一个培养人审美能力、思考能力的重要手段,不应被这种偏颇的导向固化为屏蔽真情与智识的模块化写作。高考作文的命题要经常换换“口味”,应以能够准确识别出考生写作的实际能力为宜,不应让人寻出一定之规来蒙混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