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老婆价格排行榜” 不靠谱

29.08.2014  11:54

  [茶座]

  邱发平

  本报报道,近日我市本土论坛、微信朋友圈都在转载一份“梅州各地娶老婆价格排行榜”。网友根据梅州各地物价水平,计算出各县(市、区)讨个老婆的成本:“男方倾家荡产+不吃不喝工作”需要4年到11年不等。有网友调侃:“生个男孩是建设银行,真心生不起。”其实屌丝们大可不必唱“伤不起”,也不必妄自菲薄。“建设银行”和“招商银行”始终要走到一起,社会才会和谐。

  仔细分析,这个“娶老婆价格排行榜”的计算方法缺乏科学性,也不严谨。第一,占据成本大头的房子、车子,相信大多数工薪阶层的年轻人都可以付了首期,然后婚后慢慢还贷,这还贷部分不能直接算入娶老婆的成本,按照房子、车子三成首付,那么这一块的成本就少了七成。第二,如果真要4到11年才筹够结婚的钱,那么剩男剩女问题应该很突出,事实上并没有这方面的数据支持。

  “娶老婆价格排行榜”更不靠谱的地方还在于将老婆价格化,将婚姻物质化、市场化,强烈暗示了一种错误的金钱化婚姻观念。

  老婆是人不是商品,婚姻是承诺不是交易。婚姻的根本应该是爱情,有了爱才能两情相悦长相厮守,才有高幸福指数。不可否认物质在婚姻生活中的重要性,但婚姻的“起步价”并不等于有房有车,如果过分强调金钱物质,将婚姻当作一种交易,一旦物质条件出现“塌方”,那么这种交易还能进行下去吗?现今居高不下的离婚现象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婚姻中“物质化病”对人们思想观念的侵蚀。“娶老婆价格排行榜”其实是对科学婚姻观的以偏概全和误导,其中折射出的金钱化婚姻观念和对婚姻伦理的冲击值得我们警惕,更应该反思。

  时下,部分年轻人的结婚成本较大,房子车子成为婚姻的必要条件,让他们背负了沉重的压力,在一些农村甚至举债借钱办婚事,就为风光、有面子。而表面风光背后隐藏着的却是痛苦、窘境、矛盾争吵甚至是分道扬镳,金钱化婚姻观念酿出的果实是苦是甜,不言自明。

  婚姻的最终目的两个人踏踏实实过好日子,不要以金钱来衡量一切,过高要求,更不要受“娶老婆价格排行榜”之类的错误观念影响,而是尽可能为对方考虑,为对方准备好一颗一起慢慢变老的心,这才是理性的、科学的婚姻观念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