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博奇珍 | 中华民族婚俗微雕博物馆:细微处见匠心 婚俗里藏天地

05.09.2019  16:45

56个民族56朵花。如果想领略中华各个民族的风土人情,感受不同民族的婚俗文化,其实不用去远方,“”在凤岗龙凤山庄影视度假村内的中华民族婚俗微雕博物馆,足可让大家大开眼界。作为东莞“博物馆之城”建设的一朵亮丽奇葩,中华民族婚俗微雕博物馆通过别具匠心、惟妙惟肖的微雕作品,直观再现中华56个民族的婚俗场景,生动呈现不同民族的婚俗风貌和精神文化厚度,为人们认识各民族婚俗文化打开了一个窗口。

其中,位于博物馆二楼展厅的“镇馆之宝”——盛唐汉族微雕《代代相传》,飞檐碧瓦,雕梁画栋,包罗万象,蔚为壮观,盛唐气象,尽显其中,可谓是“细微处见匠心,婚俗里藏天地”。这一“镇馆之宝”曾在第十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惊艳亮相,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

▲中华民族婚俗微雕博物馆

从设计到制作全部原创

走进中华民族婚俗微雕博物馆,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幅展示“人民大团结”的浮雕,博物馆整体为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处处透着一股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

博物馆共分两层,一楼左右走廊展示有民族知识及民族图腾浮雕,中厅客家厅接地气的陈列着凤岗本地文化特色微雕《客侨喜事》;再往里走,琳琅满目的中国北方民族微雕场景进入视线,瞬间让人眼前一亮,宛如置身于一个民族婚俗文化大观园。

二楼展厅则主要陈列中国南方民族微雕场景,前厅设有人文三祖浮雕塑像,左右走廊展示了民族发展历史知识及部分民族服饰。

▲精美绝伦的婚俗微雕作品吸引小孩子的目光

满族婚俗——射三箭、土家族婚俗——哭嫁、瑶族婚俗——红凳定情、傣族婚俗——栓红线、赫哲族婚俗——训新娘……说起各个民族的人文风情、婚俗文化,中华民族婚俗微雕博物馆馆长徐贫生如数家珍,每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特征娓娓道来,俨然一个民族学家。

其实,这些都是徐贫生在创作过程中学到的。曾获评东莞“首席技师”的他,是一位雕塑师,科班出身,有着数十年的雕塑经验,陈列于博物馆里的那些精致传神的民族婚俗微雕作品,全部出自他和他的创作团队之手。

有一点我很骄傲。我们有自己的创作团队,这些微雕作品,从设计到制作,没有找外面的人做,全部是自己做,全部是原创。”徐贫生自豪地说。从确定创作方向,到制作完成中华56民族微雕场景,他们足足花了7年时间。

不仅形似而且神似,有唐代韵味

位于二楼中厅的“镇馆之宝”——盛唐汉族微雕《代代相传》,更是耗时10个月之久。该作品长达6米,宽达4米,共有40多个形形色色的人物,刻画的是唐朝婚俗“传袋”:新娘结婚当天进男方家里要求“足不沾地”,将布袋置于地上,新娘从布袋上走过,每走过一个垫子,就撤走再摆在前面,一个一个传递。取“”“”谐音,喻为传宗接代之意。

▲盛唐汉族微雕《代代相传

▲《代代相传》局部

这件作品通过结婚嫁娶、仕女梳妆、男女约会、小孩对弈、劳作生产、商贸往来等场景,全面展示盛唐社会的繁荣景象,囊括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涵盖士、农、工、商各个阶层,唐代“以胖为美”“化妆浓艳”“商贸繁盛”等特点细致呈现。

为何选择以“盛唐”作为代表?“盛唐是唐代最强盛的时期,中华民族各个方面都走在世界前列,空前繁荣。”徐贫生称,以盛唐汉族微雕为切入点,展示盛唐繁荣昌盛,有助于增强现代人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因没办法实地考察,徐贫生和其创作团队只能从浩如烟海的古书籍中去寻找相关资料,尤其是唐代的建筑风格与特点,努力还原当时的社会场景,“不能凭空去想象,必须有据可查,让大家了解当时真实的社会生活”。

细观作品,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最花功夫的是雕塑,往往一个人物要雕好几天,不仅要追求形似而且还要神似,要有唐代的韵味。”徐贫生说。

2018年参观人数达45万人次

其实,不只是盛唐汉族微雕《代代相传》,中华民族婚俗微雕博物馆里的每一件作品,都是创作人员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少则三四个月,多则十个月,匠心打造。每件作品推出后,他们还会根据专家、观众提出的建议,进行改进、优化,精益求精。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让徐贫生感到欣慰的是,这些民族微雕作品面世以后,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吸引不少游客、收藏艺术家以及文旅产业投资者的眼光。

徐贫生告诉记者,2018年前往中华民族婚俗微雕博物馆参观的人数达45万人次。不论是微雕作品,还是相关文创产品,均受到市场欢迎,目前他们已经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民族博物馆等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今年还将在故宫展出他们制作的民族婚俗微雕作品。

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许多民族的传统婚俗已经很难再看到了,慢慢淡化甚至消失了。”徐贫生说,建立博物馆的主要目的是想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婚俗文化,通过56个民族的婚俗微雕作品,将各个民族的灿烂文化传递给大家。

/相关链接/

中华民族婚俗微雕博物馆位于风格龙凤山庄影视度假村内,整体为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主要展品为中华56民族微雕场景,陈列于第一展厅(一楼)和第二展厅(二楼)。曾获得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颁发的“馆藏最多民族婚俗微雕的博物馆”证书,创下一项新的中国基尼斯纪录。馆藏的民族微雕作品根据各民族特征进行设计、塑造,体现每个民族经典的建筑、服饰、婚俗等细节特色,广受欢迎,使微型雕塑成为提升艺术品味与文化的媒介。

全媒体记者 赵水平/文

摄影记者 曹雪琴/图

视频拍摄 曹雪琴

编辑 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