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厦“穷妈妈”望媒体如实报道 不要打扰家人的平静生活

02.03.2017  19:14

黄孟益拿出一个存折,存折里显示,这两天存入两笔钱,每笔都是14000元,共计28000元

“让爱回家”志愿者张世伟看望黄孟益老人 (本版图片均由记者 尹金钟 摄)

东莞时间网讯 2月21日,本报以《70岁“穷妈妈”精心照顾两名弃婴成长  为让孩子父母能找上门  9年不敢搬家》为题,报道租住在塘厦镇莲湖社区的黄孟益老人,多年来精心照顾两名弃婴成长的事迹,并希望社会有关方面能提供线索,帮老人找到9岁的养孙女毛毛的亲生父母。(详见 东莞时报 2月21日A09版报道)

报道出街后,引发社会各界关注,多家媒体跟进报道,很多读者前往黄孟益家探望毛毛。

然而,之后所发生的一切,却让黄孟益老人有些措手不及。

昨日,黄孟益告诉记者,现在每天都有媒体记者来采访,每天她都要面对不同的媒体重复同样的话,耽误很多时间不说,她也觉得很累。

最让她生气的是,目前有个别自媒体存在虚假不实报道,她对自己的生活被这些自媒体歪曲感到很不满。

在感谢媒体帮忙的同时,黄孟益也希望媒体如实报道,不要再打扰他们一家平静的生活。

天天有媒体来访  老人难招架

昨日上午11时许,记者来到黄孟益家时,看到她家门口停了好几辆车,屋里屋外围了10多个人,屋内屋外架着四部摄像机。

黄孟益在屋内一边忙着翻资料,一边忙着应对各家媒体的采访,见到记者,连忙笑着打招呼。

“你们来了,进来坐,非常感谢你们最先报道我们的事情。”老人对记者说。

见黄孟益正在忙着接受采访,记者便先离开了。

中午1时许,记者再次来到她家时,几家媒体刚刚采访完准备离开。黄孟益将房门锁好,准备做饭吃。

得知记者又要采访,黄孟益的脸色一下变得不高兴起来,甚至有些想掉头离开的意思。随后,她站在家门跟记者诉苦说:“网上有些媒体不说实话,歪曲事实,这让我很生气。”

在记者再三解释后,黄孟益说:“其实不是我不欢迎你们,只是每天都有很多媒体过来采访,我每天都要不停地重复相同的话,太累了……”

说完,黄孟益转身走进门前铁棚,从口袋里掏钥匙准备开门,一扭脸看到门前柜子上放着之前卖菜用的那个小推车,她有些吃力地把小推车抱起来,准备放到旁边的一个柜子上,她生气地小声嘟囔着:“怎么又给拿下来了,说了不要拍,拍什么啊!”(大概是有媒体为了拍这辆车,挪动了小推车)

记者随后跟随黄孟益进入房间。得知记者想核实毛毛的一些情况,老人很不乐意地说:“我年龄大了,很多事情记不清了,你们自己看吧!”说着,她拿出一份写给塘厦教育部门的材料,材料封面上,最后一句话写着:“留给杨秀霞(毛毛的学名)成长后自深思”。

这是一份写在信纸上的、关于黄孟益收养毛毛的详细事情经过。整个材料共有15页,其中每页都有黑色粗笔标注的一些内容(应该是有些字不会写,或是有些内容当时不知道怎么写,留下了空白处,之后才用黑色粗笔补充填入),落款时间是2015年5月21日。

随后,黄孟益拿出一个存折,上面显示,这两天存入了两笔钱,每笔都是14000元,共计28000元。

“这里还有一些好心人送来的捐款,今天送来的,忙到这会儿还没来得及数。这些钱都会用在毛毛身上。”黄孟益说。

有那么多人来帮助我

现在的日子过得不差

记者在查看相关资料时,黄孟益忙着做饭。她抱怨说:“他们叫我去外面饭馆吃饭,我不愿意,在家里做饭可以省点钱。”

见记者正在翻看记录爱心人士捐款信息的旧挂历,老人大声说:“很多人帮助过我们,他们(某些自媒体)不报道,却说我们生活如何艰苦,其实我们的生活并不像他们(某些自媒体)说的那样(苦)。”

记者调查发现,之前有某些自媒体报道称:“屋子里唯一的电器,这个电饭锅,还是别人送的,但为了省电,黄奶奶很少用。”“吃完晚饭,毛毛坐在床沿边写作业,灯光很暗,毛毛说习惯了这样。”“叔叔(养子杨恒清)在厂里上班,在工厂宿舍住。”

对于这些报道,黄孟益生气地说:“他们(某些自媒体)为什么要说我们吃不起肉、天黑了也不敢点灯,说得我好像多穷。那么多好心人给我们捐钱、送东西,其实,我们的日子过得并不差。看到这样的报道,我怎么对得起帮助过我们的那些人!”

而黄孟益的养子杨恒清也告诉记者,年前他已辞了工,目前没有工作,在附近租了一间出租屋,而且是楼房,根本就不是住在什么工厂宿舍,更没有在工厂上班。

黄孟益说,她感谢媒体帮忙报道,扩大影响,同时她也很生气自己的生活被某些自媒体歪曲。

“现在每天都有媒体记者来采访,每天我都要面对不同的媒体重复同样的话,耽误很多时间不说,人也很累……希望媒体如实报道,不要再打扰我们一家平静的生活。”老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