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曝光推动汽修行业风气好转

18.08.2014  15:18
8月15日,深圳召开了“诚信与法制——整顿规范深圳汽修市场秩序”座谈会,媒体的连续曝光推动了整个汽修行业风气的好转。

近日,深圳媒体的连续曝光,推动了整个汽修行业的风气好转。这是记者从上周五召开的“诚信与法制——整顿规范深圳汽修市场秩序”座谈会上了解到的。

座谈会由深圳报业集团组织发起并联合市法制办、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市消委会、市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共同主办,深圳商报承办。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吕锐锋出席座谈会并发言,他指出汽车维修行业涉及千家万户的共同利益,要把这一行业作为民生工程来做好做实,规范发展。

来自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汽修企业的代表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20多人参与讨论。

系列调查报道反响巨大

今年7月初以来,在报业集团社长陈寅部署,集团及各报网总编辑安排下,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深圳晚报、晶报、深圳新闻网分别派出记者对汽修行业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对汽修行业的种种黑幕进行曝光,一时“引爆”民间舆论热点。

深圳报业集团党组书记、社长陈寅表示,目前深圳市汽修行业存在的问题,是市场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问题,推动汽修行业的诚信经营和良性发展是本次报道的根本目的。希望通过报道呼吁,让广大消费者关注的这个行业走向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方向,从而推动汽修行业的诚信经营和良性发展,成为全国的行业“标杆”。

深圳报业集团总编辑宣柱锡说,根据深圳新闻网的调查,在收回的9600多个反馈中,超过80%的网友关注到了媒体的这次大规模报道,并认为媒体对汽修行业乱象的曝光有助于这个行业风气的好转和水平的提高。值得关注的是,只有一半左右的网友认为近期汽修行业的价格已经有所下降、服务态度有所好转,另一半人则觉得没有明显变化。这说明我们的报道给市场带来了变化,但问题还没得到根本解决,仍需社会各界继续关注。

汽修行业协会承诺不欺骗消费者

针对媒体曝光的种种问题,深圳市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刘文杰表示,目前汽修行业的企业大部分均能够诚信经营,但也确实有部分企业不诚信。

他说,汽车行业不是暴利行业,因为利润已经被上游的零部件企业拿走。目前汽修企业存在“高人工、高房租、高费用”的困境。他希望在场地选址和租金、税收和其他的政策方面政府能够做的支持。“我们企业按17%交税的,没有抵扣的,成本太高了。”刘文杰说。

刘文杰在现场宣读了《深圳汽车维修行业倡议书》,承诺汽修行业协会将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接受政府和行业协会的监督指导,共同维护市场秩序,推动行业自律。不误导、不欺骗消费者。

行业发展脱困或需政策扶持

吕锐锋对深圳报业集团这次舆论监督报道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深圳报业集团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对汽车维修行业乱象进行了密集报道并提出解决之道,这与市里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三化一平台”改革主攻方向十分贴近。

吕锐锋指出,深圳市汽车保有量逐年快速增长,预计到今年10月,深圳市的汽车保有量,就将突破300万辆,汽修行业是涉及千家万户利益的大事。

针对目前汽修行业存在的乱象,吕锐锋以整治泥头车乱象为例,指出需要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研究解决。“泥头车整治的效果非常好,整与不整是大不一样的。”吕锐锋说。

目前困扰汽修企业的困境有土地租赁成本、人工成本、零部件垄断等问题,有企业界代表多次表示希望政府能减轻成本负担。

吕锐锋表示,汽车是大多数家庭除了住房之外的最大宗消费,汽车维修行业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利益,需要将汽车维修行业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做好做实。政府需要在资源配置、鼓励政策甚至在人才职业培训、人才招入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

各方声音

人大代表 用立法和高科技管住汽修行业

深圳市人大代表李继朝表示,深圳可以利用特区立法权规范汽修行业,在立法的基础上,利用高科技手段,增加汽修行业的透明度。

150亿,是深圳市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对每年深圳汽修市场所产生经济效益的估值。不过,这么大的市场却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来约束。

深圳市政协委员肖聪认为,汽修市场存在两方面的垄断:一是零配件垄断,二是检测技术垄断,要公开化操作。李继朝则表示,深圳的法制化走在全国的前列城市,一定要依法办事,依法来管理。应该扩大特区立法权,在深圳市首先对汽修行业的执业规范进行立法。

只靠立法还不行,因为信息不透明,可以依靠高科技手段使信息更加透明。”李继朝介绍,目前已经有公司开发了一种设备,对汽车一分钟检测一次,每个零配件的损耗情况一目了然。

市消委会 关键是建立第三方检测机构

消委会最怕接到汽车投诉,因为这个问题太专业。”深圳市消委会主任冯念文说,消委会每年处理的汽车投诉案例成功率不到50%,因为缺乏一个有效的持续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提供检测依据。

目前,深圳市消委会成立的汽车专业办公室,与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质检口专家队伍已经整合成一个团队,加上汽车维修行业协会成立的调解委员会,如果将这三个平台整合成一个汽车专业的委员会,可以成为一个第三方检测机构。

还需要多个市场化运作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冯念文说,“第三方检测机构要市场化运作,不可能长期政府支持。

冯念文认为,有关部门还应该建立的一个网络信息公开平台,消费者有权为4S店、维修企业的服务进行评分,并将这些评分公开化。

港航和货运管理局 建汽车行业调处仲裁中心

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港航和货运交通管理局局长朱各英说,港航和货运管理局正在跟深圳市仲裁院商议准备组建汽车行业调处仲裁中心,利用新的机制,采用的调处、仲裁、行业自律加行业监管四位一体的机制,向消费者提供多层次自主纠纷调处的路径。

朱各英表示,主管部门正在研究制定互联网云计算,试图建立覆盖全市的所有修理厂的电子病历卡。通过手机车主便可以查到,周边修理厂分布的情况、技术水平、收费等情况。

我们有一个研究、想法,总的目标就是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引导行业从规模扩张向服务品质的转移,向消费者提供诚信、透明、优质便捷的汽车维修服务。”朱各英说,鼓励发展连锁经营、规模经营、专业化经营和品牌化发展、绿色维修。

深圳市法制办 汽修行业存在法律缺失

我问了有关处室,他们也很少了解这方面有什么规定,这从一个侧面反映至少在市里的法律法规是比较薄弱的。”深圳市法制办副主任胡建农说,目前汽修行业存在法律缺失,需要尽快完善。

胡建农认为,虽然国家有一些规章,交通部也有一些规章,但不同地方的差异比较大,而且情况比较复杂,一部法律显得捉襟见肘。深圳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利用特区立法权,来制定需要的规则。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要执行现有的部委的规章,也要执行好我们市里面今后可能出台的法规、规则包括标准。”胡建农说。

企业代表 汽修厂六成利润被拿走

深圳长龙汽车维修中心总经理蔡长龙认为,目前汽修行业60%的利润均被上游的零部件销售市场拿走,汽修企业生存艰难,需要政府提供支持。

网友代表张传忠说,目前维修出现过度维修,维修费用过高等问题,维修企业“以要养车”的做法值得商榷。张认为,导致目前存在的困境,与垄断有直接关系。

目前,汽修市场的配件由上游的零部件供应商提供,价格高、定价不透明。蔡长龙认为大部分利润均被他们拿走,汽修企业所获得已经很少。保险“歧视”、高额税收,再加上厂房成本、人工成本的不断上涨,汽修行业生存艰难。“4S店做一个油漆活儿,保险公司给一千块钱,汽修厂只拿到四百块钱”,蔡长龙说。

深圳“爱车空间”总经理王汉荣认为,目前汽修市场存在的乱象,在于行业标准的缺失,应该尽快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