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媒体:遏制日本黩武紧箍咒永远不能松

11.03.2015  13:05

  中新网3月11日电 访日的德国总理默克尔9日在东京演讲时,罕见地以本国历史告诫安倍政府:正视二战侵略史,方能赢得和解。境外华文媒体表示,默克尔此语无疑为压制安倍右倾路线的国际舆论“紧箍咒”增添了力道。各界压力之下,安倍或许会在外交场域暂时有所退让,但若指望其就此改变右倾路线,则很可能是与虎谋皮。

  香港《大公报》11日评论指出,国际社会普遍对日本企图复活军国主义保持高度警惕,不仅中韩等周边国家对此心有余悸,连美国都不时对其进行敲打,防止其在歧途上走得太远。德国当前的国际地位正是日梦寐以求的,对德国的成就,日可谓羡慕嫉妒恨,五味杂陈,相较之下,自然无地自容。

  分析表示,“类比”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才能有修正。日本怕“类比”,更怕“类比”后的修正。

  香港《星岛日报》11日社论表示,德国战后彻底摒弃纳粹主义,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与当年的侵略摧残对象捐弃前嫌组成欧盟,成为欧洲稳定和平及发展经济的重要力量。

  反观日本,虽然70年来经济成就卓越,最近十多年与中韩等当年侵略对象的关系,却日益恶化,主要原因就是国内当权势力与当年的侵略者千丝万缕,试图歪曲历史,令受害国觉得日本军国主义阴魂不散,成为区内和平合作的绊脚石,而东海争议更把这种矛盾具体化成对地区和平的威胁。

  分析指出,正是日本政经势力不肯与二战祸国殃民的力量划清界线,在面对侵略历史时扭扭捏捏,甚至企图推卸责任,才导致中韩坚持要日本正视历史,以史为鉴,日本政界反而视此为“中伤”日本的“武器”,导致中国外长王毅日前在记者会答问时说:“七十年前日本输掉了战争,七十年后日本不应输掉良知。

  美国《星岛日报》10日社论称,默克尔罕见地以本国历史告诫安倍政府:正视二战侵略史,方能赢得和解。默克尔此语无疑为压制安倍右倾路线的国际舆论“紧箍咒”增添了力道。各界压力之下,安倍或许会在外交场域暂时有所退让,但若指望其就此改变右倾路线,则很可能是与虎谋皮。

  在外界看来,值得安倍政府深切反思的是:为何继中韩美之后,如今就连德国也公开表达关切,认为有必要提醒日本“彻底与过去诀别”。然而,这世上原本就有一些不可理喻之人、不可理喻之事,有时明知前路横着悬崖,却总是被眼前的幻象迷惑,仍要坚持走下去,以为能探出一条“快捷方式”,却终究难逃粉身碎骨的下场。

   日本不能缺反省的良知

  美国《世界日报》10日社论分析,今年是中国对日抗战胜利70周年,也是全球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更是乙未年台湾割让给日本的120周年。中、日两国地理距离密弥,文化渊源深厚,经贸往来亦相当热络,中日关系是亚洲国际关系的主轴,但历史恩怨却是一言难尽。

  70年来,日本是否诚实面对历史责任,不用中国人自己说,最近美国历史学者联名指出,日本历史教科书回避真相;日本皇太子德仁日前表示,应该诚实以对历史,“战争时的记忆在现代终将逝去,用谦逊态度回忆过去是重要的,日本在战争时所受的苦难,以及当时国家所做的事,这些纪录应让记得战争的人们向未曾经历的世代们正确地传达。

  中国决定今年庆祝抗日战争胜利纪念,并举办阅兵仪式,具有凝聚民心的考虑。目前“安倍首相谈话”具体内容还在起草中,但通过安倍先前发出的一些讯息,一般分析,谈话对历史问题还是会回避,不会正面回应。

  印度裔的英国牛津大学教授芮纳 米德,在他的专著《被遗忘的盟友》提到:中国是个被遗忘的盟友。中国所蒙受的苦难无法想象的巨大。

  米德教授认为,西方人士透过承认中国人民的苦难、他们的抵抗,以及他们被迫要做出的可怕抉择,才能彰显世人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集体记忆与了解。

  香港《文汇报》报道,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10日举行记者会,批评日本政府重启核电站的政策,并对日本与中韩的关系表示忧虑,指安倍政权不改善与中韩关系,让日本面临最大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