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亲生女儿嫌弃妈妈?原来是迁徙妈妈得了焦虑症
她们来莞照顾儿孙,远离家乡、语言不通、社交甚少,加上家庭矛盾…
头痛手抖还失眠,她们为何焦虑
一起来听听“迁徙妈妈”的心里话
这个群体叫“迁徙妈妈”,她们大多50岁以上,在家乡生活了大半辈子,带着“照顾儿孙”的使命,不远千里来到东莞。虽然这个城市可能比家乡繁华,但这里除了家人,一切都很陌生。没有老家熟络的亲友乡邻,气候不适应,饮食不习惯,语言不通,社交圈甚至缩小为零。因为抚养方法的偏差,还得承担带孙子孙女的压力、婆媳母女间的矛盾……少数“迁徙妈妈”无处诉说,甚至闷出了“心病”。这个母亲节,我们一起来读懂“迁徙妈妈”的心事。
东莞时间网讯 (记者 邓文燕)昨天是母亲节,儿女们争相给妈妈送礼物,带妈妈出游吃大餐,朋友圈里晒温馨合影,65岁的秋姨却住在康华医院心理科,因为心病——焦虑症,这是她第三次入院了。
退休后从湖北来东莞给女儿带孩子,气候、语言不适应,因要强的个性和女儿矛盾不断,孩子上学后更觉得女儿嫌弃她……秋姨去年开始头痛、心悸、胸闷、手抖、失眠等,精神越来越差,身体检查却没问题。最后康华医院心理科副主任何淑蓉诊断其为焦虑症。
何淑蓉说,像秋姨这样的“迁徙妈妈”容易出现焦虑症、抑郁症,心理科每月能接诊10多例,表现出各种躯体不适却检查不出原因。
因想不开,她几度住进心理科
这个母亲节,65岁的秋姨是在康华医院心理科过的,头痛、心悸、胸闷、手抖、失眠……她因此入院3次了,老伴、女儿、女婿都愁坏了。
接诊的何淑蓉主任说,秋姨解不开的心结是,自己背井离乡,含辛茹苦帮女儿带大外孙,现在外孙上学了,女儿却各种嫌弃她,老伴也站在女儿一边,觉得她不对。
秋姨的女儿大喊委屈:“我怎么可能嫌弃妈妈?她爱做主,什么都要她说了算,有时候拗不过她,吵架时一生气随口说了让她回老家的话,心里从来没这么想过。”
原来,秋姨年轻时比较能干,性格也比较强势,是一家之主。几年前退休后和老伴一起来东莞帮独生女带孩子,秋姨渐渐发现,女儿不像小时候那么听话,总爱和她对着干,母女俩开始吵架,如何带孩子、如何处理家庭事务等,只要意见不合,都可能成为“导火索”。
前两年孩子上学后,秋姨一下子闲了下来,除了跳跳舞买买菜,也没事可干。和女儿的矛盾好像越来越多,她觉得女儿越来越嫌弃她,心里越想难受。
秋姨觉得,如果在老家,可以到亲戚家串门,和认识多年的朋友一起参加活动,不开心也可以倾诉,不用如此委屈。有时吵架,秋姨说如果在老家如何如何,女儿气头上回句,“那你就回去”吧。秋姨更生气了,“她现在孩子大了,不需要我了,要赶我走。”
去年开始,秋姨开始觉得心慌难受,头痛,开始以为有心脏病,检查却没事。但秋姨心悸头痛加剧,还出现手抖、失眠多梦甚至整晚无法入睡,有时候还气喘、呼吸困难。各种检查结果显示,她身体无大碍,最后在心理科被诊断为焦虑症,比较严重,需住院治疗。
何淑蓉主任分析,秋姨接受不了退休前后落差,一直没办法融入女儿家庭,“心病”积累已久,影响到正常生活,目前正在治疗,躯体症状有所缓解。但想解除“心病”,秋姨的心理调节和她女儿、老伴的配合都很重要。
焦虑情绪往往伴随家庭矛盾而生
像秋姨这样因为心病影响正常生活的“迁徙妈妈”并不在少数,年龄在50-60岁居多。何淑蓉粗略算了一下,每个月都能接诊到10多例。
“她们从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家乡来到陌生城市,各种不适应,孤独,再加上家庭矛盾,如果自己心理调节不好,长期闷闷不乐,容易得焦虑症、抑郁症。”何淑蓉还发现,除了环境不适应,与儿女生活习惯、价值观念不同导致的家庭矛盾,是她们焦虑情绪的“元凶”。
“在这里和媳妇没几句话说,朋友也没两个,心里不是滋味,如果不是为了儿子和孙子,我才不来东莞。”南城的张阿姨来自韶关,她今年是第二次来东莞带孙子。
张阿姨是家庭主妇。前年,媳妇刚怀上孙子,她可开心了一阵子,主动提出要来照顾儿子媳妇。但很快,婆媳矛盾从“坐月子要不要请月嫂”这个问题开始了。
张阿姨觉得委屈,自己主动抛下老家熟悉的一切,到东莞带孙子,媳妇却要花钱请外人来带,儿子经济也不算宽裕。最后,媳妇坚持请了月嫂,因为和月嫂、媳妇的育儿观念不同,张阿姨憋了一肚子气。
孙子3个月时,张阿姨和媳妇的矛盾爆发了。大吵了一架后,张阿姨回老家了,媳妇也辞掉工作自己带小孩。
回到老家的张阿姨一直放不下孙子,心疼儿子一个人工作养家,背着房贷车贷,明年孙子还得上幼儿园,最后提出再来带小孩,让媳妇出去工作。
现在,张阿姨觉得快憋出“心病”了,每次跟在老家的丈夫打电话都忍不住掉泪,盼着老伴明年退休一起过来,两人有伴。
更多妈妈的焦虑情绪被忽略
东莞有多少“迁徙妈妈”呢?据市卫生计生局统计,东莞近几年每年出生的新生儿都有13-14万,其中大部分来自五湖四海,很多都是父母帮衬着带小孩,从出生带到上小学甚至初中。因此,像秋姨这样抛下老家一切来到东莞的“迁徙妈妈”群体,应该不少于这个数。
何淑蓉觉得,“迁徙妈妈”多是带着为儿孙尽最后一份力的心到陌生的城市生活,但她们的精神世界往往被儿女忽略。
53岁吴妈妈从清远来东莞带孙子将近4年了。“总感觉在这里腰酸背痛,哪儿都不舒服,一回老家干农活就什么都好了。儿子媳妇和亲戚总觉得我不会享福,找借口想回老家。”吴妈妈一辈子务农,现在只剩下老伴一人在老家。“我们村里哪条路哪家人,我闭着眼睛都能找到,可东莞到处是高楼大厦,我刚来时有一次出去买菜,找不到回家的路,打电话给儿子。在这里要操心的事比家里多多了,担心做的菜不合媳妇口味,孩子一生病担心儿子媳妇说我带不好,自己腰酸背痛也不敢跟他们说,怕他们觉得我来帮忙还这么麻烦。”
吴妈妈的儿子坦言,妈妈每次生病,都是先打电话回老家告诉爸爸,他每次都是从爸爸口中得知。
吴阿姨和小区里很多同龄人也没共同话题,“我一辈子都在干农活,她们跳舞唱歌,我不会;她们说的那些东西,我也不懂。孩子上幼儿园了,都是在家看电视。”考虑到孙子没人接送,她还得继续留莞,“现在二孩放开,可能一辈子都要在东莞了。”
如何缓解
“迁徙妈妈”的焦虑
儿女要帮助父母建立朋友圈
“迁徙妈妈最容易产生焦虑情绪有两个阶段,一刚到东莞时,二是孙子上幼儿园后。”何淑蓉主任说,要缓解“迁徙妈妈”的焦虑情绪,儿女不仅要陪伴和理解,还要帮助他们建立社交圈,尽快融入这个城市,消除孤独感和陌生感。
何淑蓉建议,儿女首先心里要明白,老人像孩子一样,需要关心、陪伴和照顾,老人爱唠叨是正常的,理解老人背井离乡的不易。
其次,行动上多陪伴,尊重老人。老人融入儿女家庭需要时间,不要总是反驳他们,家里的事情主动找他们商量,尊重他们意见,让他们觉得自己是这个家的一份子。多说宽慰感谢的话语,帮助老人缓解焦虑。
再次,周末或节假日多带老人出去走走,平时鼓励甚至有意识让他们参加一些团体活动,帮助他们建立朋友圈,比如在小区微信群、QQ群帮他们找找老乡等。
最后,要多关心老人的情绪,及时帮他们调节。有焦虑情绪的妈妈常表现出失眠、心情低落或者容易生气等。
“迁徙妈妈”要学会放手
在何淑蓉看来,“迁徙妈妈”的自我认识和心理调节也很重要。学会跟儿女倾诉表达自己的意愿,释放情绪,比什么事在心里憋着,然后生闷气、抱怨、唠叨的效果好几千几万倍。
同时,“迁徙妈妈”要认识到,自己的到来,将会对儿子媳妇和孙子三人家庭关系进行重组,但在一个家庭中,夫妻关系是最核心的关系。要懂得放下,在家庭事务、孙儿抚养上,可以提意见,但最终还是要让儿女做主,不应过于强硬或过多干涉。
此外,妈妈们要主动多走出家门,主动认识社区里的同龄人,建立新的朋友圈,多接触接受新事物,让生活充实起来,消除孤独感产生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