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接班”式就业早该破除

23.05.2014  13:27

国企属于全体民众,包括就业岗位在内的岗位资源理应向全民开放

近期,中石油旗下最大、最“古老”的油田公司——大庆油田出台新招工政策:老职工的子女如果毕业于二本非石油专业或者三本院校,将无法直接“接班”,而需要通过考试。对此,部分职工及其子女集体表示反对,有人甚至质问:“老子打下的江山,为什么不能让小辈来继承?”一边是现代企业科学用人的制度合理性,一边是体制曾“包办一切”的历史合理性,这次对撞也许预示着超级国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之路复杂而漫长。(5月20日《新京报》)

发生在大庆油田的这场风波,再次证明了一个道理——触及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更难。子女接父母的班,国企对职工子女包分配,这虽然是“历史遗留问题”,但在当下中国已然是一种特权福利,既不符合时代潮流,又违背社会公平正义。然而,即便如此不合时宜的既得利益,仍然难以撼动,改革步履维艰。

老子打下的江山,为什么不能让小辈来继承?”这样的质问似乎铿锵有力乃至声情并茂,但是请问:老一辈石油工人以筚路蓝缕的大无畏精神开拓新中国的石油事业,难道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子孙享受某种“世袭”特权吗?不,绝对不是的。老一辈石油工人最可歌可泣的正是无私的奉献精神,他们的奋斗和牺牲是为了给人民谋福利,而不是为了荫及自己的子孙。不客气地说,如今大庆油田一些职工抵制改革的举动,在某种意义上是对老一辈石油工人奉献精神的背叛。

没有人可以躺在老一辈人的功劳簿上睡大觉,不管“江山”是谁打下的,国企属于全体民众,包括就业岗位在内的国企资源理应为全民共享。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727万,再创历史新高,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大学毕业生普遍面临找工作难问题。在此情况下,国企职工子女却享受着包分配、“接班”的特殊待遇,显得异常扎眼。国企就业岗位本就有限,内部职工子女包分配,意味着其他大学毕业生很难进入国企工作,这一方面造成就业不公和就业歧视,另一方面也将优秀大学毕业生阻挡于国企门外,人才封闭循环和“近亲繁殖”,显然不利于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国企做大做强。所以,无论是基于就业公平和社会公平,还是着眼于国企自身发展,国企“子女接班”的特权福利早就该破除,坚决将这种“世袭”特权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就在几天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规定:“国有企业招聘应届毕业生,除涉密等特殊岗位外,要实行公开招聘,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信息要在政府网站公开发布,对拟聘人员应进行公示。”显然,国企对职工子女包分配的做法,违反了国家有关政策。何况,对照国办的通知,大庆油田的新招工政策显得很“落后”,离国家政策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如此温和的改革仍遭到部分职工反对,只能说明他们把特权当成了习惯。

要让国企做大做强,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促进就业公平,必须破除“子女接班”的特权。这是时代发展的潮流,是谁也阻挡不了的。(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编辑:刘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