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海燕:当现代儿童遇上《弟子规》

18.04.2016  17:31

进入21世纪,传统文化一热再热,许多具体问题也随之而来。比如,孩子该不该学习蒙学读物《弟子规》,已成为让很多家长头疼的事情。与此相关,社会上围绕《弟子规》的争论也一直不绝于耳,各路人马的观点几乎是冰火两重天。

当代净土宗一代名僧净空法师,宣称“没有《弟子规》,你的一生努力最后都等于零”,他和弟子陈大惠、蔡礼旭等人,结合着佛教的因果报应,多次宣讲此书,感化了大批民众。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则把《弟子规》一路讲上了央视的《百家讲坛》。他锦心绣口,循循善诱,征服了广大孩子家长的心。在民间积极弘扬儒学的赵法生先生,不仅肯定《弟子规》的教育效果,而且从学理上论证《弟子规》与儒家的根本精神无违,强调说“家教传统的中断和数代人的礼义缺失,才是《弟子规》走红的时代动因”。

然而,另一派人则认定此书会摧残孩子的心灵,当听说中山大学要求入学新生学《弟子规》,连称“这是大笑话”。一些弘扬国学的名人,对少儿背诵《弟子规》也深表异议。龚鹏程先生就认为《弟子规》算不上什么儒学经典,在蒙学读物中也是最差的,即使要背诵,也轮不到它,《三字经》《千字文》就好得多。还有人的意见与龚先生略同,或认为该书对孩子的束缚过多,或认为该书内容上粗浅斑驳,不足为训。

去年以来,围绕《弟子规》的争议突然加剧。事情源于一对父母不满孩子学校强制要求背诵《弟子规》,从而给当地教育局写信,对该学校提出抗议。他们声称此书是“精神雾霾”,“一股传统专制社会的腐臭扑面而来”。

在此论争中,支持读《弟子规》的学者似乎不占优势。但那些反对的观点,也实在有太多的似是而非处。窃以为《弟子规》虽远不能与《论语》《礼记》等儒家经典相提并论,但作为后者的辅助,此书通俗易懂,向儿童提一些为人待物的具体规范,“虽不中亦不远”,“其恶不如是之甚也”,自有“三百千千”等其他蒙学读物不能替代之处,对纠正我国当今儿童教育中存在的知识与规范严重失衡等问题,仍有其不可或缺的补救价值。

首先要明白,《弟子规》不过是旧时家长或师长用来教导子女、学生学习一些做人道理和礼仪规范的书之一,关于书中道理和规则,是否需要改进、如何改进都可以商榷,但我们不应上纲上线地一口咬定它是封建统治者培养奴隶和顺民的教科书。《弟子规》的施教对象,主要是未成年的孩子。由于孩子的生活经验严重不足,是非感还没有形成,这时候维护家长的权威地位,甚至向孩子作一些“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价值灌输仍是必要的。——大家试想,此阶段的孩子与家长发生分歧,是不是绝大多数情况下家长是对的?父母要求孩子讲礼仪,不碰电线,不玩火,不打架,难道就会造成子女的“逆来顺受”性格吗?

很多家长让孩子学《弟子规》,正是为了让孩子在人生旅途中能够抵制诱惑,少走弯路,不走邪路,做一个有规矩、有才德的君子,当然学《论语》等国学经典的目的更是如此。这固然是在尽自己的教育责任,但终究仍是为了给孩子指一条更长远的幸福之路。一些人反对孩子学《弟子规》,往往有一种义正词严的理由,说什么“请不要给你的孩子那么多道德绑架,孩子是独立的人,有独立的思想和人格,有追求幸福和自由的权利”之类的话。我的看法是,尽管《弟子规》的少量教条存在一定问题,但绝大部分条目仍是儒家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可算是立足于中国文化传统的修养之道。

有人或许说,西方儿童不学《弟子规》,也不像中国人这般强调顺从父母,长大后也没见得就比中国人素质低。殊不知,如果传统的家训,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之类家教精神都还洋溢在家庭教化中,今之父母又何必非要学这种根本算不上国学经典的《弟子规》呢!中国文化的宗教性弱,故须要施之于儒家的道德教化,使一个人自小从道德人伦中培养敬畏之心,筑起伦理道德的底线,此正所谓“以道德代宗教”者也。实际上,仔细品味《弟子规》中“勿谄富”“色不媚”之类的话,也并非一概否定人格独立。至于书中要孩子“谨慎”“守信”“友爱”“亲仁”“好学”,哪一项不具有正面价值,怎么一律都成“封建糟粕”了呢?

有人看了《弟子规》,气愤地说,这些规矩父母都做不到,何必难为小孩子?父母当然要守规矩,当然要给孩子作表率,甚至更应该加强自身修养,身教重于言教嘛!但问题是,这毕竟是《弟子规》,不是《父母规》呀!还有人会提一些表面看来很尖锐的问题,实际上却逻辑不通,比如《弟子规》要求孩子孝敬父母,但父母是人渣怎么办?要求尊敬老师,但老师是禽兽怎么办?要求乐于助人,难道该帮助杀人犯杀人?这类人把每种普遍性道德都下放到一个特定场景中加以反对。你说人有病应该去看医生,他就说遇到庸医怎么办?总之有法子质疑你。如果此逻辑成立,任何道德规范都变得不堪一击,都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那么,《弟子规》是否就没问题了呢?当然有问题,但问题毕竟是程度性,而不是本质性的。譬如,少量教条对孩子过于严格,如果引导不当,的确可能存在压抑孩子创造力的问题;又譬如,文中个别规矩确实不适合当今社会,讲解时要善加分辨;另外,文字上也不够优美,等等。我本人固然不赞成那种采取极端方式强推《弟子规》的做法,因为这样容易引起人的反感而适得其反,但总体上却是赞成孩子学习它的。《论语》《孟子》都可以批评,《弟子规》当然更可以批评,但我们今天的整体教育状况,已可谓百病丛生,别有更值得反思挞伐之处,还远不到大张旗鼓、吹毛求疵地批判《弟子规》的时候。、

最后说一句,传统学问的真髓在于学以致用而非纸上谈兵,如仅仅把《弟子规》当作儿歌,或只是认字的入门,固然不会有什么流弊,但也违背了家长们让孩子学国学的初衷,买椟还珠了。

(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