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教授讲深圳解读《汉广》

23.11.2014  17:42

  广东新闻网深圳11月22日电(陈春燕)《说文解字——中华经典古诗文公益课堂》第六期22日下午在深圳罗湖图书馆报告厅举行,邀请到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系主任孙立教授解读《诗经•周南•汉广》。

  本活动由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市文体旅游局、深圳市罗湖区委宣传部(区文体局)、深圳市阅读联合会主办。

  孙立教授198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文学系教授、博导、系主任。1984年起,任教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历任教员、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导。2000年至2002年,任日本国立九州大学文学部及人文科学府外籍教授;2012年夏日本早稻田大学访问学者。长期担任国家重点学科及国家精品课程“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曾主持或承担过国家教委八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中国古代文学形态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古代文体发展史”、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日本诗话视野中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及广东高教厅一般规划项目“明末清初诗论研究”等多项。先后任广东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理事、秘书长(2003)、副会长(2010)。多次赴日本、香港、台湾等地参加学术会议。

  教学及科研方向为中国文学批评史及先秦文学史,曾先后为本科及研究生开设“先秦两汉文学史”、“中国古代文论选”、“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古代诗文理论研究”、“文心雕龙研究”、“《诗经》精读”等课程。

  《汉广》是一首忧伤的诗,字面的意思是诗人想念一位美丽的姑娘,却又到不了她的身边,美丽哀怨的情绪十分明显,但实质的指向却是隐晦的。诗人可见而不可求的究竟是爱情还是对圣王的渴望?中国传统诗论中的“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中是如何运用的?我们今天应如何以含蓄、委婉、唯美、抒情的语句向爱人告白?基于人们的这些疑问,本周六孙立教授将从辞义、写作手法、隐藏的深意等几个方面进行细致深入的解读。

  该公益文化项目获得了“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罗湖区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支持。该项公益活动每场讲座,将由罗湖家园网进行全程录像,最后制作成特辑公布,向更多的受众传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