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广州经济迎开门红 稳坐中国经济第三城
2017年广州经济运行迎来“开门红”,牢牢稳坐中国经济第三城。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广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92亿元,增长8.2%,高于国家(6.9%)和省(7.8%),继续为全国全省发展大局贡献力量。横向来看,广州GDP增速高于北京的6.9%、上海的6.8%。
“开门红”突出体现在“两个新高、两个首位、两个30%、两个20%”——工业用电量和铁路货运量两大实物量指标的增速均创近5年同期新高,前者为6%,后者为10.7%;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11%,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长12.5%,增速居国内十大港口和六大机场首位;进出口指标增速均超过30%,全市税收总收入和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速超过或接近20%。
新注册制造企业增长92%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成效凸显
最新一期《财富》杂志刊发的《广州:新财富的吸引力之城》透露:当前广州正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高端高质高新现代产业新体系。今年,广州工业投资预计达1000亿元规模,新兴产业成为广州集聚新财富的重要突破口。
反映经济自主增长动力的工业投资数据可以佐证,在全球新一轮新兴产业布局中,广州备受瞩目,市场对其充满信心。
一季度,全市工业投资达115亿元,同比增长14.1%。新注册制造业企业4269户,同比增长达92%。
得益于近年来创新型龙头企业的扎堆落户,工业技改投入持续升温,广州制造业加速迈向高端化、先进化。
一季度,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增长12.6%,占工业比重近半壁江山。特别是围绕电子制造业、汽车、工业机器人、移动通信基站设备等新兴产业的新产品、新服务释放出强有力的拉动效应。
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尤为显著。在乐金、捷普等龙头企业新生产线陆续投产带动下,电子制造业行业产值(539亿元)同比增长9.2%。在广汽乘用车等带动下,全市汽车行业产值(1129亿元)同比增长22.1%,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93.5%。广汽集团旗下自主品牌广汽传祺不断加快车型更新速度、提高技术含量,一季度产值增长77%,拉动全省汽车行业增长约3个百分点。
来自生产性服务业的统计数据也印证了广州制造业向中高端发展的良好态势。作为新经济发展的引擎,广州高技术服务业加速发展:一季度,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迅猛增长。其中,互动娱乐企业增速领跑全行业,企业通信、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业务收入增长迅猛,中移动广州公司云计算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92%。
通过科技创新从供给端提升产品品质,最终体现在企业的钱袋子上。1—2月,工业利润总额(147亿元)同比增长19.4%,增速比上年(8.5%)加快10.9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16.8%。
企业信心进一步增强。3月,广州重点企业PMI指数为51.9%,重新跃升至荣枯线以上,高于全国全省水平,各分项指标明显提升。
高水平开放引高端项目集聚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居全省第一
上月,总投资22亿元的百济神州生物药项目黄埔区GE生物产业园破土动工,与世界500强GE公司展开协同创新,“中国基因泰克”将生产全球最前沿的抗癌药。
一季度,广州新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508家,增长40.3%,实际使用外资18.86亿美元,金额规模居全省第一。
“优进优出”的态势进一步凸显。进出口两大外贸指标增速均超过30%,分别达33.2%和31%。机电产品出口增长26.7%,电器及电子产品、机械设备成为“主力军”,机电产品进口增长30.2%,其中汽车整车进口1.8亿元,增长58.7%,飞机进口36.7亿元,增长5.4倍。
2017《财富》全球论坛东京、新加坡推介会刚刚落幕。外媒称:“广州之所以受到众多行业巨头的青睐,得到国际机构的认可,根源于广州立足创新,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展现出对高端资源强大的吸附力和辐射力,并由此创造了巨大的投资商机”。
一季度,105家外资企业增资,涉及合同外资17.55亿美元,增长近2倍,直接反映外商在穗投资信心增强。受大项目拉动,制造业合同外资38.84亿美元,增长13倍。
时间线再放长——去年上半年至今,广州吸引外资合同额约3000亿元,主要布局在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富士康第10.5代显示器项目今年3月1日正式动工,首期投资610亿元,2019年达产后年产值920亿元,形成超千亿级新型显示产业集群。
一大批高端产业项目落地生根,加快驱动全球创新资源要素汇聚,进而形成产业项目集聚。
这一良好势头已经延续至二季度。4月27日,思科广州智慧城项目开工。该项目选址在广州国际科技创新城核心区,重点发展智能制造云产业,并为智慧城市生态系统提供云计算技术、智能医疗、智能交通、智能物流和数据中心等应用,打造一个集“产、学、研、商、居”于一体的价值创新园区,产值预计超千亿元。
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广州南沙正营造新的“产业温床”,近日,总投资241.6亿元的明珠湾区横沥岛7.3平方公里整体开发项目破土动工。
今年一季度,广州市场主体新增三成多,新登记注册资本过千万美元的外资企业达37户,同比增长超1倍。截至目前,共有288家世界500强企业在穗投资近800个项目。
三大战略枢纽建设显成效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速全国第一
一季度,广州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速11%,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速12.5%,两大枢纽型指标增速居国内十大港口和六大机场首位。
与此同时,铁路货运量增速10.7%,创近5年同期新高。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7.6%,对全市GDP增长贡献率超10%。
国际航运、航空和科技创新三大战略枢纽建设成效显著,广州的枢纽型网络城市功能进一步强化。
2016年,白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近6000万人次,超越新加坡樟宜机场。新开通、复航及加密国际航线27条,开通航点超过200个,其中国际及地区通航点85个。
吞吐量的急增、航线的开拓,背后是航空企业的扎堆布局。去年以来广州新增航空企业超过4家,在白云机场运营的航空公司近70家,广州空港经济区成为新的动力源和增长极。
上个月,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陆A股主板市场,广州港将大力培育和建设交易市场和配送中心、保税区和物流基地,合建“无水港”,向国际集装箱枢纽港迈进。
科技创新走廊上有了“新兴之火”燎原之势。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腾讯、阿里等11家企业动工建设,总投资规模550多亿元;思科智慧城落户广州国际创新城,带动10个战略合作伙伴入驻;中新广州知识城新引进并注册成立企业49家,广州国际生物岛新引进项目16个。
资本引来“活水”。广州已构建起包含科技投资引导、科技信贷融资、资本市场融资三大平台在内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累计对529家企业出具贷款确认书,授信金额51.7亿元,规模全国第一。源源不断的“活水”为企业注入发展动能。2016年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203家,新增挂牌数及挂牌总数列全国省会城市第一。2017年新增47家,累计总数为392家。
“双创”活力进一步释放,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增长37.7%和34.9%。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增长36.8%,平均每天新增644个老板。
一季度,按照“攻城拔寨、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工作部署,广州市260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24亿元,厚植起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的发展新优势。
●南方日报记者 陈思勤 昌道励 朱伟良 黄颖川 黄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