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馆学徒偷印日本军官照片保存大屠杀证据

13.06.2014  10:25

 

  6月12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工作人员展示申报档案中由日军拍摄的屠杀照片。

  昨日,本报报道了国家档案局以世界记忆工程中国国家委员会的名义,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秘书处递交了《南京大屠杀档案》和《“慰安妇”—日军性奴隶档案》提名表,申报世界记忆名录。这11组档案中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日记等资料如何穿过战火纷飞的年代保留至今?是一些什么样的人为世界留住了这段不容忘却的血色记忆?

  华东照相馆的学徒罗瑾

  偷偷加印了16张照片

  “南京大屠杀最初的档案是由日军自行生成的。而这其中最令人震撼的则是一组16张日军军官连续砍杀中国人的照片。”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研究员郭必强说。

  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时,十五六岁的罗瑾正在长江路估衣廊附近的华东照相馆做学徒。1938年1月的一天,有个日本军人到这家照相馆,送来两卷胶卷冲洗。罗瑾发现,这些照片竟然都是日军屠杀同胞的现场。为了保存罪证,他悄悄多洗了几十张,并用硬纸自制了一个小本子,选取了最触目惊心的16幅日军暴行的照片装订成册。

  1941年,已经离开了照相馆的罗瑾把相册挪到了毗卢寺附近的警察培训所的厕所,找了一个不起眼的墙缝藏好,并用泥糊了起来。不放心的他隔三差五就去厕所查看。然而有一天,他突然发现这本血证相册不见了,为了防止意外,他逃离了南京,隐居在福建大田市。

  五十多年后他才知道,这本相册被南京市民吴旋取走,把它藏在了大佛的底座下,后辗转多处收藏并一直保存到抗战胜利,交给了临时参议会。在南京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时,作为“京字第一号”证据提交法庭,为审判战犯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版“安妮日记

  留下的证据

  如果不是2001年的一次档案整理,程瑞芳这个名字不会为世人所关注,更不会被历史学家反复研究。“这本日记发现的意义在于,它填补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料中的一个空白,与《拉贝日记》《魏特琳日记》和《东史郎日记》形成连环证据,受害者、加害者以及第三者的日记证言相互印证,这也是一种法律意义上的铁证。”程瑞芳日记的发现者之一的郭必强说。

  程瑞芳日记记录自1937年12月8日至1938年3月1日,正好是抗战初期南京沦陷后日军在全城大规模屠杀的时间。62岁的程瑞芳作为国际安全区教会所办的金陵女大收容所负责人之一,晚上含着泪水写下一篇篇日记。

  约翰·马吉用16毫米摄影机

  拍摄下唯一日军暴行影像资料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展厅内,一段长达105分钟真实记录大屠杀惨况的影片始终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这是由美国牧师约翰·马吉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利用一台16毫米的摄影机拍下的唯一真实反映日军暴行的动态画面。

  约翰·马吉,1884年出生在美国匹兹堡一个律师家庭。1912年,作为圣公会一名传教士,他被派赴中国南京挹江门附近的德胜教堂工作。侵华日军的凶残,使他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冒着生命危险,他拍下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

  12月10日 “……搬进安全区的人路上不断,进到学校的也是如此,洋车没有了,路上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是自己挑、抬,飞机声、大炮声他们也不管,真是凄惨……”

  12月14日 今日来的人更多,都是从安全区内逃来的,因日兵白日跑到他们家里抄钱、强奸。街上刺死的人不少,安全区里都是如此,外边更不少,没有人敢去,刺死的多半是青年男子……

  12月17日 现有十二点钟,坐此写日记不能睡,因今晚尝过亡国奴的味道……今晚拖去11个姑娘,不知托(拖)到何处(强奸),我要哭了,这些姑娘将来如何?……

[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