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青年学术沙龙举办第七期学术报告会

29.11.2016  16:02

站讯   11月21日下午,院青年学术沙龙第七期学术报告会在广东社会科学中心三楼西江厅举行。本期报告会特邀广东省人大制度研究会会员、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代表联络处李跃荣副处长作《浅谈人大“广东现象”——人大代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的专题报告,并邀请全国人大代表、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向晓梅研究员担任评议嘉宾。院属部门负责人、青年学者共五十余人参加了本期报告会。

会上,李跃荣副处长首先介绍了1954年中国第一届人大以来的人大代表制度演变及其在中央、省、地市、县、镇各级的运作机制,包括各级人大代表的规模和比例,并介绍了人大代表的职能。李跃荣副处长认为,中国特色人大代表制度比西方议会制优越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中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群众基础的广泛性,与西方某个政党或议员所代表的某个群体或阶层的利益明显存在差别;二是西方的议员是专职性质和具有经费支持,中国人大代表则为义务性质。李跃荣副处长着重介绍了2000年前后至今人大代表的“广东现象”,即在社会经济和媒体快速发展助推下,人大代表对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的社会经济热点问题的监督和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在全国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他以鲜活的案例说明人大代表通过有效发挥监督,极大地降低了社会成本,通过不同行业代表的议案,卓有成效地促进了社会进步。广东应发挥广东代表在全国代表中最具活跃性的特征,进一步促进广东社会经济发展。

在评议环节,向晓梅研究员高度评价了李跃荣副处长的研究成果,认为李跃荣副处长从理论角度对中国特色人大代表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并对其演变历程进行了系统介绍,同时以鲜活的案例阐释了人大的运作机制及其提案形成过程和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向晓梅研究员指出,人大代表往往能从大局观角度,有效发挥监督职能,服务于党和政府的决策科学化。最后,她从智库建设的角度出发,认为人大代表制度应结合智库决策研究的及时性、应用性等特点,集思广益,更好服务地于社会经济发展。在自由讨论环节,与会人员与李跃荣副处长就一系列问题进行了交流与探讨。

本期报告会由院青年学术沙龙执委陈世栋博士主持。

(文/青年学术沙龙执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