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设施“高价”开放 代表指学校不是粉饰数据的挡箭牌

18.05.2016  19:06
学校体育设施“高价”开放 代表指学校不是粉饰数据的挡箭牌 - News.Ycwb.Com
学校体育设施“高价”开放 代表指学校不是粉饰数据的挡箭牌 - News.Ycwb.Com
来源: img.ycwb.com

金羊网讯 记者邬嘉宏 实习生林润栋、何奕佳报道:近日,广州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体育局联合公布了广州市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试行政府指导价。按照公布的指导价,晚间在学校踢一场11人足球,收费最高可达900元/小时。对此,不少市民纷纷表示这样的价格“顶唔顺”,市民认为,既然开放学校体育设施,就应该做到真正的惠民,而不应该按照市场的标准制定价格。有专家认为政府出台指导价前应该做一个“接地气”的调研,对于不同区域应根据各自情况制定合适的价格,不能一概而论。

网友:学校建体育场赚钱得了!

根据近日发布的《关于我市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 广州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收费原则上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收费标准为最高限价,下调不限。本次开放系鼓励具备开放条件的学校向社会开放体育设施,按照不以营利为目的,合理补偿体育设施运营成本的原则。然而,许多网友对此并不“买账”。

网友“微陌上花”认为,官方指导价跟自己平时去的社会体育场馆价格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称“既然此次开放不以营利为目的,但为何收费的标准向市场价格看齐甚至高于市场价?

而网友“LDD203”更是调侃道“以后的学校都不招生了,就建体育场馆开放赚钱就行了。”网友“邶风”则认为,开放学校体育场馆本身是一种惠民的好事,但要把惠民的措施落到实处。学校不是商业机构,开放体育场馆的收费标准不该按照商业标准,而应该真正做到为市民提供福利,使之成为真正惠民的措施。

(资料图)

家长:谁来保障我孩子安全?

除了收费问题,作为学校体育设施主要使用者的学生,也有自己的意见。目前就读于广州某高校的学生小林向金羊网金羊民声记者表示,“学校的体育场馆本来就不够,向社会开放以后,经常出现爆满的现象,以致于经常没有场地运动。”他认为,既然是学校的体育场馆,就应该首先满足学生的需求,校方在开放体育场馆时应当考虑学生的利益。

而作为学生家长的彭先生则向记者表示,他最关心的是中小学校开放体育设施之后,对于校园安全是否会有影响。他认为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会使得学校的外来人员增多,而中小学生自我安全保护意识较弱,会增加中小学生人身安全的风险。而另一位家长老许更是直言“我宁愿中小学都不开放,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做的是多开发各区的体育场馆。

人大代表:学校不能做“亏本生意

对于开放学校体育设施,广州市人大代表李志明认为,学校的体育设施不是公共体育设施,本身也没有侵占公共体育设施资源。并且学校在建设体育设施时也没有将向社会开放这一功能纳入规划中。李志明指出,学校一方面需要保证教学与校园的安全,另一方面还需要担负惠民的社会责任,最后还要承担体育场馆运营的商业成本,这是不妥当的。这种责任与成本应由政府承担,而不是学校,在这方面学校不能做“亏本生意”。

李志明指出,要满足市民的体育运动需求,最需承担责任的还是要政府加大投入。目前广州有许多空置的体育场馆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充分利用这些体育场馆,并规划建设更多的体育设施来满足市民需求,不能单纯为了增加人均体育设施数据而拿学校当挡箭牌。

对于市民反映官方指导价过高,李志明表示,官方出台指导价前应该做一个“接地气”的调研,对于不同区域应根据各自情况制定合适的价格,不能一概而论。

教育专家:开放没问题,但收费要透明化

对于向社会开放学校体育设施,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学校体育设施作为公共资源,应当向社区居民开放,从本质上来讲该政策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体育设施的开放与学校本身的教育教学和管理要相互平衡,不能因为体育设施的开放而影响学校正常运作,侵犯学生的权利,影响学生的安全。熊丙奇表示,该政策在实施前应当广泛听取老师、家长、学生的共同意见,制定完善相应方案。比如开放的时段如何规划,开放后应当实行怎样的管理措施,如何确保场馆的维护和校园安全问题。

熊丙奇指出,学校对外开放必须建立公益性原则,不能以营利为目的。但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必定会产生额外的费用,比如管理人员的成本、维护费用、器材磨损费用等,因此收费必不可少,但一定要透明化。同时,熊丙奇提出,设施开放后的营利也要注重透明化,保证其用于场馆的维护,而非成为某个机构的小金库。

对于该政策的实施前景,熊丙奇表示,该政策能够使得居民得到活动的场所,学校设施得到有效利用,是好事。但前提是一定要有公开透明的机制、完善的方案、合理的收费标准。熊丙奇表示,如今上海已经有相关的政策,在上海有专门的中间机构,将社区教育资源、图书馆资源整合在一起,拟制菜单向居民开放,愿意加入的居民便注册成为俱乐部成员,并配备进入校园的有效证件。同时招募志愿者,建立志愿者管理服务系统。熊丙奇认为,在这种完善的机制下,不仅社区居民得到便利,学区设施也得到有效利用,实现了社区与学区的有效结合,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