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评中山大学"学生官"风波:"当局者迷"让人痛心
将“学生官”默认为合理景象,才是不合理的。
这几天,中山大学学生会的干部任免名单持续引发热议。这份长达200多人的名单,按照秘书机构、组成部门、办事机构分成三个层级,各种名目的“官位”呈现。最大的槽点是,有些副职特别用括号标明了“正部长级”,细节之中凸显的职级意识,成为外界批评涉事学生会官僚化的靶子。
“学生官”的荒诞味道,引发的不只是网民的群嘲,昨日中纪委官网也发表批评性文章《“学生官”充斥校园不是哈哈一笑的事》,被人民日报及共青团中央下属微信公号转发。权威官方平台接力自媒体,在这一轮舆论风波中形成共识,着实耐人寻味。
若仔细观察网上的舆论景观,有个现象挺值得一提——尽管在外界看来,学生会官僚化几乎是个无需多做论证的事,但依旧有很多学生愤愤难平,抱团出动去回怼甚至举报批评文章。在这些学生看来,所有的学生会都是如此设置,单单把某个高校的挑出来是故意黑、蹭热点;而“正部长级”的名称就是个名称,不影响他们真心为学生服务……
舆论的批评和学生的理解回应,似乎很难进入一个频道。舆论想要以小见大,从这起个案延展,去关注部分高校学生会乃至高校的官僚化倾向。本质上,学生自治组织若带有官僚化倾向,对身在其中的学生本身也是一种伤害。可如今,很多身在局中的学生却冲上了反驳的第一线:他们用学生会“当官”并没有得到太多有形福利等具体感受,来反驳外部批评。这也让人生出“当局者迷”的观感。
说站出来辩护的很多学生是护校心切,恐怕并不客观,有相当部分人可能并没有意识到“学生官”的弊病,或者习以为常不觉得需要改变。当高校内的有些组织沿着“官本位”逻辑运行已久,许多学生可能渐渐形成默认合理化的潜意识。面对发轫于常识的批评,会本能激发莫名惊诧的反弹。
这让人痛心:那些站出来反驳外界的“学生官”以及支持者,也会是学生会染上官僚化底色的“受害者”,可是他们却成了这类扭曲机制的辩护者。
在舆论压力下,该校学生会已经致歉,致歉的核心内容是“错误使用了级别的表述”。也就是说,看起来各方都认识到了问题,可批评者和被批评者依然处于鸡同鸭讲的状态。
毋庸置疑,舆论在乎的是改变有些高校的行政化、官僚化风气,而非苛求某一所大学单兵突进彻底整改。但因为被视作典型而被舆论炮口密集对准的“学生官”风波的当事人或相关各方,也不必抱屈——向反思要成长,也许激活的恰是矫正问题的适当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