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找暑期工要提高防范意识小心遭遇“宰熟”

27.07.2015  12:05

   “面对漫长暑假,许多学生选择打暑期工,由于缺乏生活阅历和实践经验,容易成为骗子的“猎物”。如何避免暑期打工落入“陷阱”?暑期打工又该注意什么?近日,本报记者走访我市高校并采访了梅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官,结合近年来我市法院审理的部分案件,为学生打工防骗支招。

  学生安全意识低易被“宰熟”

  近日,记者走访了嘉应学院了解到,学生暑期打工多是去做家教、服务员或进工厂打工,获取招工信息的来源主要是熟人介绍、暑期工宣传单或网上论坛。记者发现,多数学生选择暑期工时盲目轻率,不少经熟人介绍的暑期工事先并不清楚工作单位的信息,没有认真核实招工信息。

  “都是同一个学校的,怎么会骗人呢?就算被骗了,他人还在学校呢,不用担心。”多数学生抱着侥幸心理。但记者走访发现,被学生中介“忽悠”的案例不少。“我曾被骗过,一名学生中介跟厂家签的协议与其向我们介绍的大相径庭。”一大三学生告诉记者,当时他们是去打寒假工,学生中介说工期到春节前,怎料其与工厂签订的协议却是春节后。“我们找其理论,他们一般都是威逼利诱,不少同学害怕把事情闹大,便不了了之。” 该同学说。无独有偶,另一李姓同学也发生过被学生中介欺骗拖欠工资的事,“我催了好几次,他才分好几次结清工资。”另外,有些学生中介靠骗取车费谋利,他们告知学生哪里有暑期工,然后约定时间将报名的学生统一载到该工厂所在地,但要收取一定的车费。他们把学生载去后,学生中介马上离开,一经询问,才知道该工厂并不曾招人。

  同学不一定可靠,好友也未必靠谱。23岁的阿月是贵州某高校大二学生。暑假经QQ好友小燕介绍,到梅州丰顺县打暑期工。然而,小燕把她带到一个出租屋内并伙同屋内另外7人一同把她拘禁起来,逼迫她加入传销组织,并许诺她成功发展一名下线就立即放她回家。为了尽快逃离“魔窟”,阿月将自己的一位朋友骗了进来,也陷入传销组织。

  找暑期工要提高防范意识

  针对不少学生找工作主要通过网络招聘、朋友介绍等方式,或通过人才市场或中介机构,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官提醒,在校学生打暑期工要具备一些基础的法律知识和提高防范意识,对介绍工作的朋友和工作岗位要充分了解,以免掉入“陷阱”。据了解,很多传销团伙都以朋友、同学、网友、老乡等名义,打着找工作、谈恋爱等旗号拉人下水,在校学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之类的好事。

  法官建议,尽量不要跟刚认识的人去自己不熟悉的地方打工,最好找朋友结伴同行,如要单独外出,一定要告知家人或朋友有关你的去向。同时,找工作最好选择有资质的中介机构等正规途径,并与其签订中介合同,对双方的权利义务约定清楚。倘若中介机构或用人单位要求抵押证件、交纳保证金等,不要轻易将财物交给对方,最好约定在工作找到后才支付中介费,以保障自身权益。一旦遭受到不法侵害,要保持冷静,设法了解自己所处的具体位置,伺机逃跑或设法与外界取得联系,逃离管制后,要及时报警。(李玉娇  王丽莉  曹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