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批国学班变敛财工具:花几十万买糊涂 你学到什么

31.08.2015  09:24
著名文化学者、批评家和随笔作家朱大可。南都记者 霍建斌 摄 - 新浪广东
来源: n.sinaimg.cn
著名文化学者、批评家和随笔作家朱大可。南都记者 霍建斌 摄

  南都讯  目前火热的《花千骨》、《小时代》等大众关注的影视作品,是否就意味着中国文化创造产业的实际红红火火呢?中国的文化以及相关产业发展真 实情况如何?昨日下午,著名批评家朱大可现身南都公众论坛·宝安图书馆专场,带来他对当下中国文化创造产业情况的分析。他认为,当下中国面临文化危机,存 在原创性低、抄袭严重、轻视传统工匠精神以及应试教育和行政禁锢等问题。

  大公司抄袭 吃掉小公司

  在朱大可看来,文创产业面临着五大难题。其中包括以身体消费为内核,产品水准偏低;缺乏人类共同价值引领,无法跟国际市场接轨;缺乏对本土历史文化的基本理解;金钱美学和权力干预;以及原创力低弱,以抄袭山寨为荣,知识产权形同虚设。

  其中,最为可怕的一点是原创能力低弱问题,部分大公司也抄袭成风,最终形成吞吃小公司的恶性竞争。以动漫为例,朱大可表示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还是有不少好作品,但从《黑猫警长》开始却放弃传统追随日韩,逐渐也失去了自己的原创能力和风格。

  近年来,中国开始聘请国外一些退休的高级工程师到中国参与制造,但有工程师感慨在中国很难创新创造,因为缺乏一个创造性的环境。“原创不如模仿,这是中国企业铁定的定律,低成本、高速度。山寨产品大规模涌现,成了现在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的头号敌人。

  有些国学班变成敛财工具

  “我 相信在座的很多朋友会经常去读一些传统文化书籍,或者听讲座。国内兴起国学热、读经热、书院热,但是很多东西被曲解了。”对于近年来不断火热的国学和各类 国学总裁班等,朱大可认为现在的文创市场大多对本土历史文化缺乏基本的理解,或者存有错误理解而导致的笑话。而且在现实文创产业中,对于传统文化的不尊重 和任意阐释也导致了很多严重的后果。

  朱大可认为,错误地阐释中国传统国学,不是将国学与现代社会相结合,而是进一步使传统国学与现实发生断裂。“很多所谓国学班、总裁国学班,那都是忽悠企业家的,花了几十万元买糊涂,最终你学到了什么呢?它最终变成敛财工具。

  文化没做好,文化产业就成无本之木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朱大可认为有四大瓶颈,而且追源溯流首先发生在文化本身。“文化产业的核心是内容,文化如果没做好,文化产业就成为无本之木,而问题是我们今天的文化出现整体性衰退,文化产业又何以繁荣和壮大呢?

  朱 大可说,中国面临文化危机。从1949年以来中国的文化就一直在滚动的革命中,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高潮,毁掉了所谓封建主义的东西和西方资本主义 的的东西,到“文革”之后大家发现了一片废墟,重新开始梳理,重新在废墟上生长。但不幸的是,这次是以城市化的名义和城镇发展来推进的。比如有着200多 年历史的上海,以及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文化历史的北京,目前关于历史的古迹等荡然无存,只剩下几个孤零零的小四合院,“非常可惜,到今天我们已经没有东西可 以发现”。

  朱大可:

  著名文化学者、批评家和随笔作家。1983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2004年获澳 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教授,曾被认为是中国最优秀的批评家之一。2013年,朱大可推出逾百万字、5卷本《朱大可 守望书系》,其特立独行的思想锋芒、“朱式话语体系”以及对巴蜀上古神话的研读引起广泛关注。

  采写:南都记者  熊晓艳  实习生  钟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