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白云学院成功举办第一期教学工作坊

02.07.2014  14:38

    近日,教师发展中心举办了我校第一期主题为《如何了解你的学生》的教学工作坊。该项活动在思齐楼710举行,由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李红英副教授主持,各教学单位教师参与了此次活动。

        教学工作坊是教师发展中心继教学沙龙活动之后,面向全校教师推出的第二个服务产品,致力于帮助教师们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如果说教学沙龙是教学理念的交流与分享,关注精神层面的话,教学工作坊则是针对具体教学问题的方法训练,注重行动层面。

        工作坊在主持人的引领下,教师们分组围桌而坐,逐步进入并深化主题。基本活动流程如下:

        第一个阶段,从解析选题原因入题,提出活动预期目标。

        选题原因。学习者永远比学科知识、教法和考试更重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一切教育活动必须以此为核心和旨归。了解学生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起点。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不同的生理结构、心理特征、文化背景使得每个学生在学习和社会交往中表现出不同的行为,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业表现和其他方面的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从学习者个性、学习需求与期望、学习准备、学习风格、班级文化等方面入手全面了解学生,是教师科学合理设计课程教学大纲的重要依据,也是选择最佳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重要参考条件。

        预期目标。通过参与工作坊,教师们结识对教学感兴趣的朋友,形成教学共同体;通过参与工作坊的活动获得了解学生的经历;形成了解学生的初步印象,并能选择合适有效的工具了解学生。

        第二个阶段,开展工作坊的第一个活动,并按小组下达第一个任务。以当前小组为单位,基于以下四个问题:1.我喜欢这样的学生;2.我不喜欢这样的学生;3.白云学院的学生是这样的;4.我们支招: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我们如何面对?小组教师交流、讨论并完成任务卡1。教师们讨论热烈,小组代表发言积极,分享教学生涯中对不同类型学生的认识、偏好,并提出实际教学中的应对措施。

        第三个阶段,重新分组,开展工作坊的第二个活动并下达第二个任务。主持人将参与教师重新随机分成四个小组,从了解学生的个性、学生的学习风格、学生的学习期望和差异、学生所在班级文化四个维度入手,向教师们展示并介绍了解学生的四个基本工具,包括:《陈会昌60项气质调查表》,用于测量与了解学生的个性气质;《感觉偏好自测表》,用于测量与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前测问卷》,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期望及当前知识准备;《班级人际关系网络图》,用于了解班级文化。主持人向各组下达了第二个任务即教师支招:除了这些工具,还可以如何更好地了解学生,并基于“小班教学如何了解学生”、“大班教学如何了解学生”、“对‘问题’学生的定义及应对”的具体问题,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完成任务卡2形成团队方案,小组代表发言展示本组方案。方案分享环节中,教师代表展示出各种了解学生的不同方案,精彩纷呈,将工作坊推向了高潮。评价环节中,主持人引导各组成员采取限制法(本组成员不能投本组的票)不记名投票选出最佳支招小组,第四组代表——管理学院高永丰老师以其幽默风趣的语言、实用的了解学生方法和集思广益的小组智慧获得最高票数。

        工作坊圆满完成,主持人以教育家名言寄语,对工作坊活动进行回顾和反思:不了解孩子的教育是没有意义的。在优秀教师那里,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教师并不把现成的结论、对某一定理的正确性的证明告诉学生([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教学要合一,有三个理由: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第二,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陶行知)。最后,主持人总结道:了解学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掌握必要的工具和方法可以事半功倍。教师干的是良心活,不为别的,只为教师职业崇高的价值追求,祝愿每一位教师都能找到合适的途径,更好地了解学生,因材施教,获得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